近期,“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毫無疑問是最大熱詞。與以往歷次國事活動中一樣。在媒體的推動下,今年的“曬菜單”同樣成為酒行業必不可少的熱議話題。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講到國宴菜系的選擇過程,通篇讀來讓筆者的思路豁然開朗。在文章中提到了“融合菜”一詞,所謂“融合菜”就是融合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川、魯、粵等地方菜的共性,但又不突出某一特色,再結合此前媒體上多次介紹的國宴選用淮陽菜的報道,筆者發現,外交禮賓場合的菜肴并不在于味道的特色、用料的稀有,而是把解決“眾口難調”放在首位,同時體現出精湛的制作工藝。一些特性鮮明的美食,反而無法登上國宴的舞臺。究其原因,對外交往中放在第一位體現的應該是平衡。
以近幾次大型活動菜單中酒水的選擇上可以看出端倪。以中國風土的多樣性,找幾款好酒并非難事。熟悉酒業的朋友都能隨口說出幾個地方上的好酒。這些好酒大多代表了鮮明的地域文化與工藝特色,攜帶濃郁的基因,對于熟悉中國文化的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上品。
然而正如前述所說,鮮明的特色在代表國家的國宴上并非總是優勢。讓中國通們感覺挺好;讓更多的初次接觸中國飲食文化的賓客感覺“順口”,能夠欣然接受才是“王道”。“調眾口”才更能考驗功力。菜如此,酒亦然!
近年來國宴上葡萄酒唱主角充分體現了調眾口的宗旨,而選用各方面指標平衡,又能與國際接軌的知名國產品牌恰到好處。在這一點上長城、張裕等品牌無疑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悠久的釀造歷史,產品結構豐富,可以滿足方方面面的嚴苛要求,是它們脫穎而出的優勢。而反觀一些特色突出的國產酒卻很難在這種特殊的場合入圍,正是因為缺少指標的平衡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實力的象征。
再說中國白酒,雖然近年來不再占據國宴的主導地位,但正如每一個到法國的國人都希望品嘗到正宗的葡萄酒一樣,到中國來的領袖們也都希望能有機會品嘗到中國特有的白酒。而白酒同樣面臨著“平衡”的難題——既要有中國的特色,又要讓賓客們能夠接受,洋河夢之藍的多次“出鏡”也許很能說明問題,在調眾口上,蘇酒的綿柔型似乎更加富有平衡感與親和力,適于初次體驗與接受。
也許有人會說,如此“中庸”豈不是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但不可否認,從更高的視角來看,無論你如何迎合口味,仍然是體現中國整體特點的。因此,在“中國風”刮遍全球的今天,茅臺們應該能夠自信依靠強大的品牌力占有一席之地;也會有更多追求平衡的洋河類產品成為市場的一極。
全球化時代到來,國宴畢竟是一個特殊的酒水應用場景,并不具備過多的代表性,也不應該簡單的成為消費的風向標。拋開這一場景,未來廠家到底是應該丟掉特色追求平衡呢,還是應該為了突出特色而放棄平衡呢?恐怕很難得出統一的答案。
最好的辦法也許是:正如車的兩輪,各自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占據不同的消費人群,共同推動中國酒在國際的影響力,最終實現“走出去”的目標。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
客服微信:V99-jing
精彩推薦
免責聲明:本公眾平臺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個人的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們將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來源和原創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認為本公眾平臺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在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
感謝您抽出 ·來閱讀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