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定時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中國堪稱酒的故鄉,與酒有關的的文字,折射出了中國酒文化的內涵豐富、源遠流長。
“酒”的初文是“酉”,甲骨文里“酉”的文字形體表示一個酒壇子,上部像是酒壇子的壇口,下部畫有花紋,用酒壇子表示“酒”義。
后來,“酉”字常被借走表示地支和時辰。隨著字義的分化,“酉”字專用來表示地支的名稱,于是在“酉”字的旁邊加“水”以示區別,出現了“酒”字。
也就是說,在初期,“酉”和“酒”本為一個詞,與“酉”相關的詞,多與酒有關!
“醴”,是一個晚上就可以釀熟的酒,酒精量很低,略帶一點甜味的酒,像今天的米酒。
《說文解字》記:“酒一宿熟也”,“醴甘,故曰如今甜酒。恬即甜也。許云一宿熟,則此酒易成與《禮經》以醴敬賓曰醴賓,注多改為禮賓。”
“酎”的本義是經過多次加工釀制而成的酒,酒精度數要比釀制一次就成的酒提高很多,味道更加醇厚。
《說文解字》記:“三重醇酒也。”《說文解字注》:“謂用酒為水釀之,是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為水釀之,是三重之酒也。”
與現今醬香酒制曲、下沙、多輪次取酒的繁復有些相似。
“醪”的本義是汁滓混合的濁酒,也稱醪糟。
《說文解字》及:“汁滓酒也。”《說文解字注》:“《米部》曰:‘糟,酒滓也。’許意此為汁滓相將之酒。”
“醇”的本義是味道濃厚的酒,指沒有兌水,酒質濃厚的酒。
《說文解字》:“不澆酒也。”《說文解字注》:“澆,也。凡酒沃之以水則薄,不襍以水則曰醇。故厚薄曰醇澆。”
我們常用“醇厚”來形容醬香酒,其酒液就是采用固態發酵,全部由高粱中的糖類轉化而來。
“醋”與今日我們熟知的“以酒作為發酵劑來發酵釀制而成的食醋”的意義不太相同,雖都與酒有聯系,但此處的“醋”是客人去向主人敬酒以報答、應對主人。
主人獻賓,賓酢主人,主人又飲而酌賓謂之“酬”。主人敬客叫作“獻”,而后客人回敬,稱為“醋”。
這兩個流程結束后,主人如果再繼續向客人勸酒則是“酬”,與今日我們所說的“應酬”、“酬謝”有一些相似,注重的是“以禮相待”。
“酣”的本義是飲酒恰到好處,很盡興。在《說文解字》中,酣的釋義是:“酣,酒樂也。”
在先秦時期,人們對飲酒后的狀態描寫的比較細,喝酒喝得興起,常被稱為“酒酣”之時,此時飲酒人的心情也十分的暢快、舒服。
“酩,酩酊,醉也。從酉,名聲。”形容喝酒過量,醉得迷迷糊糊的樣子。
關于“酩酊”有太多詩句,“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酩酊歌歡忘世慮,吟笑勝輕狂”、“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共醉真可樂,飛觥撩亂歌。獨醉亦有趣,兀然無與他。”
少飲恣意舒暢,醉后歸于自然,獨飲自得其樂,聚飲也歡快舒心,飲酒的樂趣也不過如此。
我們的祖先創造文字時表現出的智慧,使得我們即便是在千百年后,也能從中探索到當時的文明與代代相傳的文化。漢字或許沒有生命,但仍能讓我們感受到它無窮無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