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節的來由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春秋時期的晉國),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很重要的自然節氣(二十四節氣之一),后開由于清明與寒食節的日期很接近,漸漸地就與其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有掃墓、踏青的習俗,并且在這一個天飲酒不受限制。
在這一天為什么要飲酒呢?有兩個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悲痛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便是對清明節人們悲痛氣氛的真實寫照。那么,酒的起源又是什么呢?
2、酒的起源
我國酒的歷史悠久,關于酒的起源說法不一,但距今至少也有上千年的歷史。關于酒的典故和詩句枚不勝舉,比如典故有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貴妃醉酒等等:詩句更多,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等,還有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關于酒的起源,有以下幾個說法:
1)杜康造酒說
上面提到,曹操在《短歌行》中吟唱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自此之后,認為酒是杜康造的說法就流傳開了,一直流傳至今,甚至現在還真“杜康酒”。杜康,據說生活在黃帝時期,專門負責管理糧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一些野豬、兔子、山羊等動物橫七豎八得躺在一顆枯樹前,他走進去一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他嘗了一下枯樹下面的水,頓時神清氣爽。他就把這些水帶回去供大家品嘗,都說味道不錯。從此,杜康就出名了,大家都知道是杜康造的酒。杜康造酒說就是這樣。
2)猿猴造酒說
這個比較神奇,傳說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中國歷史的典籍中都有記載。其實就是在古代的山林,果實比較多,而猿猴是以采食野果為生。特別是夏天,野果很多,他們將吃不完的野果、還有吃剩下的果皮等扔在巖洞縫隙中,時間久了,這些野果、果皮就腐爛了。而果皮中的一些菌類使果實中的糖分自然發酵,就像現在有些人自制的葡萄酒,慢慢地就有了酒精的味道,這就是純天然的酒。這就是猿猴造酒說。
3)儀狄造酒說
有史籍多次提到過儀狄造酒,比如《呂氏春秋》、《戰國策》等都有記載,認為儀狄是造酒的鼻祖。有一種說法:“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于儀狄”,說的是造酒的方法在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在民間流傳了,儀狄將各種造酒方法歸納總結,讓其成為一套完整可循的方式流傳下去。能夠進行這種總結推廣工作的,當然不是一般的貧民,有古書認為儀狄是掌管造酒的官員,有一定的道理。總結一句話就是儀狄是古代的一個官員,他把以前的造酒方法歸納總結之后在民間進行了推廣流傳,這就是儀狄造酒說。
除了以上三種傳說之外,還有黃帝造酒說、上天造酒說等等,時間太過久遠,更加是一種“傳說”,無法考證。
我認為,最早的酒不是人造出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后來被人發現,然后加以改進(應該是很多人一起參與)、不斷傳承才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說的酒。就像“猿猴造酒說”,其實不是猿猴造的,而是天然形成的。
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