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一眼假的茅臺酒背后,都有一個故事。
例如,是茅臺酒廠出品的,但沒有打上茅臺的商標;比如,是茅臺內部人員專供。
類似故事背后的酒,從酒廠落款名稱上就能看出端倪。
例如,有廠家落款是“茅臺集團x分廠”的,也有是“貴州茅臺釀酒總廠”的??
遠離假酒,要熟悉茅臺酒的變化。
01
茅臺酒廠廠名的變化
1951年,國家收購“成義燒房”,成立了“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茅臺酒廠”。
1953年,仁懷縣政府通過贖買成義(華茅)、沒收榮和(王茅)、接管恒興(賴茅)的方式,組建了后來的茅臺酒廠后,廠名改為“貴州省人民政府工業廳茅臺酒廠”,正標右下角落款為繁體字“國營仁懷酒厰出品”
1954年5月,經遵義區專員公署批準,“貴州省人民政府工業廳茅臺酒廠”改為“地方國營茅臺酒廠”,1955年,又更改為貴州省茅臺酒廠,這一時期內銷茅臺酒酒標上的“地方國營茅臺酒廠”稱號一直使用到1986年底。
1986年,國家工商局批復貴州省工商局,同意將“貴州省茅臺酒廠”更名為“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正標右下角的落款同樣也作出了更改,標志著茅臺酒“地方國營”時代的結束。
至于外銷茅臺酒,酒標落款則不一樣,1954-1958年是“國營仁懷酒廠出品”,1958-1970年是“中國茅臺酒廠出品”,1970-1989年是“中國茅臺酒廠出品”,1989年改為中國貴州茅臺酒廠出品。
2001年更換商標,內外銷茅臺酒正標落款都修改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02
茅臺酒瓶的封口,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30—1966年期間,茅臺酒一開始用的是“油紙+豬尿脬皮+封口紙”的方式包裝,后來用的是“軟木塞+豬尿脬皮+封口紙”。
第二階段,1966年——1986年,“紅色塑料螺旋蓋包裝”時期。
1966年7月,茅臺酒廠接輕工廳通知,內銷、外銷茅臺酒統一改為乳白色玻璃瓶和紅色塑料螺旋蓋包裝”。
第三階段,1986年底——1996年上半年,鋁制防盜式扭斷蓋。
1983年,國外消費者提出了塑料瓶蓋檔次低且擔心存在異味的問題,上級有關部門下文要求更換扭斷式防盜鋁蓋。
1985年,外銷茅臺酒全部使用鋁制防盜式扭斷蓋;1986年12月24日,則有了第一批的鋁制防盜式扭斷蓋內銷茅臺酒,瓶蓋頂部由“貴州茅臺酒”五個字,組成一個圓形圖案,字體顏色有銀色字與金色字之分。
值得一提的是,茅臺酒瓶蓋一般為圓形蓋,但1980年到1986年出現過八角蓋,比較常見的年份是1980年、1981年、1985年、1986年。
第四階段,1996年下半年至今,意大利防盜式扭斷蓋。
03
執行標準變化
現在,我們都知道茅臺酒的執行標準是GB/T18356,其中GB是“國標”的拼音首字母,T的意思是“國家推薦性標準”。
但在此之前,茅臺酒的執行標準也變更過好幾次。1979年7月國務院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管理條例》,積極推進各行各業標準化工作。
1984年,通過了“黔Q11-84”號醬香型白酒標準。黔為“貴州”簡稱,Q為“企業”拼音首字母,11表示輕工業企業第11號標準,84表示標準通過年份。
1992年下半年,茅臺酒產品標簽中的標準代碼改為“Q/MJJ2.1”,其中“MJJ”三個英文字母穿鞋戴帽。
2001年,“五星牌”茅臺酒產品標簽中的標準代碼變為“Q/MTJ02.25-2000”。2002年下半年,變更為“GB18356-2001”。
2007年,茅臺酒開始執行GB/T18356-2007,中間修訂過兩次,一直使用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