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曾有記載:“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獨特的盆地結構,再加上艱難的蜀道,讓西蜀在數千年歷史中,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照耀著西南大地熠熠生光。
《四川通志》有著一段血淚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那么從西南明珠到人口銳減,那些年的四川,究竟經歷了什么?
一、連年戰亂致人丁凋敝
明末清初,戰亂不休。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為避朝廷鋒芒,揮師突入四川。
富饒的天府之地,為張獻忠部隊提供了充足的物資補給。于是,張獻忠于1644年,在成都稱帝,以成都為西京,建立大西政權。
張獻忠入川,將西蜀大地,裹入無盡的戰亂中,四川硬生生地成為了大西軍與清軍交戰的主戰場。
待張獻忠兵敗戰死時,四川早已在漫天的烽火中,蒿草滿地,人口凋零了。
到康熙初期,四川的人口已從明朝萬歷六年的600多萬,銳減到不足50萬人。全省90%的人口喪亡,重慶城中只剩下數百家人,而重慶下轄的有些州縣,有些甚至只剩下十幾戶人了,真是“合全蜀數千里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二、虎患不斷又雪上加霜
四川人口急劇減少,很快引發了次生災害,那便是人退虎進,虎患不斷。
至順治年間,南充知縣黃夢卜為緩解人口危機,本想招一批人到南充。誰知黃夢卜好不容易找來506人,卻讓老虎吃了228人,再加上沿途病死及各種其他意外去世的人,最終只剩下223人。
不久后,黃夢卜又招了第二批人,這次總共有74人。但這批百姓依然難逃虎口,又被老虎吃了42人,急得黃夢卜連聲哀嘆道:“夫南充之民,距府城未遠,尚不免于虎毒,而別屬其何以堪哉?”
黃夢卜的遭遇并非個例。康熙時期,榮昌知縣張懋嘗前往四川任職,剛到榮昌城便遭遇猛虎,幸好張懋嘗的隨從拼死相救,才讓張懋嘗保住性命,但張懋嘗的7位隨從,卻被老虎咬死了5位。
嚴重的虎患,讓四川的人口問題愈發雪上加霜。偏偏這個節骨眼上又爆發了三藩之亂,四川百姓在戰亂中死傷無數,人口問題更加嚴峻。
三、“湖廣填四川”的由來
康熙帝眼看四川人丁凋零,這位年輕的帝王,以極大的魄力,下達了一道號召百萬人口大移民,前往四川定居的旨意。從人口還算密集的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征召人去四川開荒,土地永遠給開荒者,五年內不征稅,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優惠。
這便是著名的“湖廣填四川”運動。但最初康熙最初號召移民時,百姓們尚有安土重遷的想法,再加上蜀道崎嶇,猛虎出沒,因此響應者寥寥無幾。
為了促進移民工作的開展,康熙很快宣布:“凡愿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 蜀者,準其入籍”。
同時,康熙還規定,所有移民墾荒的土地,五年內免稅,并且滋生人口,永不加賦。
土地,是小農社會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康熙在土地問題上的惠民政策,馬上吸引了無數百姓。于是,無數懷揣理想的窮困百姓,簡單收拾收拾行囊,從四面八方,浩浩蕩蕩的奔赴四川而來。
這批最早的移民者,克服千難萬險,來到百廢待興的天府之土。他們驚訝的發現,此時的四川,人煙稀少,大量的土地拋荒,簡直處處都是黃金。
于是,這批移民者馬上開始瘋狂圈占土地。比如抵達廣漢的一位移民者,拿著木片與竹簽一通“插占”,就擁有了2000多畝地。
而一些偏遠地區的移民者,干脆連“插占”都省了,直接用手一指,大喊一聲“從這里到那里都是我的”,便成了那片土地的實際擁有者。
這樣實惠滿滿的政策,四川地區推行了許多年。直到康熙晚期,康熙帝還殷殷叮囑新任四川巡撫年羹堯說:“為巡撫者,若一到任,即欲清丈田畝,增加錢糧,即不得民心矣!”
事實證明,康熙的確很有遠見。前期的移民,成了康熙惠民政策最好的宣傳者,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百姓,跋山涉水來四川。
比如世居福建漳州府的陳氏,便帶著整個家族2000多口人集體移民四川。同為祖籍福建漳州府的徐氏,也在同一時期,帶著老婆孩子,靠著步行來到重慶大足定居。
這樣的百姓還有很多很多。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康熙年間,前后約有155萬人移民四川,而其后的乾隆、嘉慶時期,移民四川的百姓,更是高達420萬人。
然而,隨著大量百姓涌入四川,四川的移民環境卻漸漸惡化。
早期的移民者,還可以隨手一指就擁有一大片土地,而后期來到四川的移民,卻發現川內的土地幾乎都有主了,縱使他們遠離故土移民四川,依舊是無尺寸之地的赤貧者。
但不管怎樣,總有冒險家源源不斷而來,夢想在四川淘金,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冒險家,無形中成為了“湖廣填四川”的基石,讓這一人口遷徙的浩大工程,在史冊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