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益性藥酒顯著增多
明代的《扶壽精方》藥酒篇中載藥酒方的9種,方雖不多,但其方極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齡聚寶酒,史國公藥酒等。
在《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兩書中,記載藥酒近40 這樣種。其中補益為主的藥酒占有顯著地位,如藥八珍酒、扶衰仙風酒、長生固本酒、延壽清延壽甕頭春酒、長春酒、紅顏酒等都是配伍較好的補益性藥酒,皆有較大的影響。吳、龔二氏輯錄的藥酒,對于明清時期的補益性藥酒的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前面所列的清代書目中,也記載著數目可觀的補益性酒。其中的歸圓菊酒、延壽獲嗣酒、參茸養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較好的補益性藥酒。與明清以前的藥酒相比,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補益藥酒繁榮的時期。
2.慎用性熱、燥熱之藥
唐宋時期的藥酒,常用一些溫熱燥烈的藥物,如烏頭、附子、肉桂、干姜等。這樣的藥物如果濫用,往往傷及陰血。 金元時期我國醫學界學術爭鳴十分活躍,濫用溫燥藥的風氣受到許多著名醫家的批評。這對明清時期的醫學有深刻的影響。故明清的很多藥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藥物以及補血養陰藥物,這樣就可以適用于不同病情和機體狀況,使藥酒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用。
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方論專書,作者著重研究用藥組方的規律,結合優秀方劑,從理論上闡述用藥道理和配伍規律,如明代吳昆的《醫方考》,清代汪昂的《醫方集解》。這些專著闡述配方時也涉及了藥酒。《醫方考》一書中就論述了7種藥酒配方的組方用藥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其中包括虎骨酒、史國公酒、枸杞酒、紅花酒、豬膏酒等。這對于促進藥酒配方的研究、指導的正確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時期的藥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現在熱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適當提高浸漬溫度不但可使植物性藥材組織軟化、膨脹,增加浸出過程中的溶解和擴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還可以破壞藥材中的一些酶類物質,增強藥酒的穩定性,因此采用熱浸法對于許多藥物來說具有更好的浸出效果,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民國時期,由于戰亂頻繁,藥酒研制工作和其他行業一樣,也受到定影響,進展不大。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對中醫中藥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建立了不少中醫醫院、中醫藥院校、開辦藥廠,發展中藥事業,使藥酒的研制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
藥酒釀制,不僅繼承了傳統制作經驗還吸取了現代科學技術,使藥酒生產趨向于標準化。為了加強質量管理,還把藥酒規范列為國家藥典的重要內容。由于藥酒生產單位與醫療部門進行科研協作,保證了臨床療效的可靠性。藥酒的發展,不僅逐漸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并且打人了國際市場,博得了國際友人的歡迎。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歷史悠久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中國藥酒,必然和整個中醫中藥的發展一樣,為人類的健康長壽,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