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后,抗戰全面爆發,由于戰時的特殊需求,“酒精”竟成了最重要的物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釀酒業的發展也正因此進入繁盛期。
彼時的“芳林”
看過電視劇《博弈》的朋友一定還記得劇中的臥龍酒精廠,它的原型正是原河南南陽芳林酒精廠。這部電視劇以其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在特殊時期,我黨一邊進行激烈的革命斗爭,一邊緊抓生產經濟的發展的故事,而釀酒業就是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下漸漸發展壯大。
紅泥灣鎮新泉村的田間,豎著一個古老破舊的門樓,這便是“芳林酒精廠”的舊址。1940年1月,在中共豫西南地委的支持下, 邰士芳和邵士林共同籌建了“芳林酒精廠”。據芳林廠史《芳林春秋》記載,1940年,開辦芳林酒精廠的全部股金是29500元,邰士芳兄長邰士林投入10000元。第一批進廠的工人多是黨員和外圍積極分子,試車生產初期,日產酒精就達600斤,之后,生產能力不斷提高,1943年日產酒精高達3000斤。
抗戰期間,邰士芳與其兄購買了一大批武器彈藥,成立了南陽抗敵自衛軍第三縱隊,他們靠著各方群眾的支持以及對地形熟悉的優勢,多次成功襲擊路過的日軍軍車,破壞日軍的通訊線路,搗毀多個日軍據點。也正是由于第三縱隊的存在,日偽軍不敢輕易到宛東活動,這個地方的日偽政權始終都沒有建立起來。后來,芳林酒精廠工人武裝骨干還成立了南陽獨立營,聚殲了兩個民國民黨地方團隊。
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刻,芳林酒精廠不僅給戰爭提供了大批軍需供給、活動經費,還隱蔽和輸送了一批革命骨干,組織了一支工人武裝,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物質貢獻。1949年3月,在兩兄弟的多次要求下,芳林酒精廠由私營改為公營,更名為“南陽酒精廠”,而今日的芳林已成為年收入60億元的大型國有企業—河南天冠企業集團。但無論名字怎么改,當年抗戰留下的“紅色”精神卻從未改變,依然是目前國內存續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紅色企業”。(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15年第08期)
免責聲明:本公眾平臺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個人的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們將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來源和原創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認為本公眾平臺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在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