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6年,高盧(今天的法國)地區正在羅馬凱撒大帝的統治之下。凱撒大帝的鐵蹄雖然帶來了勞民傷財的戰爭,但是卻引進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工藝。從此,人們開始在香檳產區種植葡萄并釀制葡萄酒,由此拉開了香檳酒發展的序幕。
到達中世紀,香檳葡萄園由教會打理。為了耶穌那一句“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虔誠的僧侶們日夜勞作,分工嚴密而有序,對釀制高品質的香檳酒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個時期,香檳酒已經成為貴族名流的新寵。
從十二世紀開始,香檳跨越國界,流向周邊國家。1378年,波西米亞國王在蘭斯與法王查理五世會談教會分立之事,因貪杯而酩酊大醉;法王查理六世能夠成功地與波西米亞國王商談國事,幕后的功臣正是神奇的大使——香檳。
十七世紀中期,法國修道士唐·皮耶爾·培里儂(dom pierre pérignon)通過調配不同種類的葡萄,改善了香檳的品質。他憑借著敏銳的直覺和洞察力,以及多年的實踐經驗,為平淡無奇的酒注入了靈魂,并贏得了“香檳之父”的美譽。
到了18世紀,香檳贏得不少君主的青睞。路易十六在斷頭臺前還要喝香檳來安慰自己;叱咤風云的拿破侖對香檳也是萬般迷戀,每次重大征戰前,他總要到酩悅酒窖來痛飲美酒,之后才能醞釀出高超的作戰方案。
19世紀,由于搖瓶技術的發明,加之工業革命中產階級的富裕,香檳以其細膩的氣泡,濃郁清新的口感和優雅的氣質而聲名遠揚。時至今日,香檳已成為大宴親朋的佳釀,更是衣香鬢影或情人間細語纏綿的優雅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