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浙江大學教授馮鋼在其個人認證微博賬號發了一條帖文,大意是說有學生想要加入他的門下,筆試面試都過了,于是他們喝酒慶祝,“師門的規矩是男人半斤50度以上的酒量”,這學生喝到被抬回賓館。但最后學生還是沒通過學校審核,馮教授因為此事覺得自己有愧于他,遂發感慨:這樣的男人絕對是中華民族稀缺之人才,他不管干什么,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奠定了他一生的驕傲。(12月23日澎湃新聞)
“入我師門,白酒半斤”“拼死喝酒,一生驕傲”,如此論調很社會、很江湖,頗有一股落拓不羈的豪氣。只不過,當這出自一位大學教授之口,就不免令人驚訝錯愕了。酒文化與象牙塔的合流,天然就是危險的、可疑的。若是為人師者在其中推波助瀾,則更是容易對學生權益構成侵犯。事實上,大學生喝酒致死的案例,此前就屢有發生。而相較于這種生命、健康的威脅,師門流淌的酒精,對學生們尊嚴、人格、心理層面的傷害,或許更為直觀。
必須承認的是,研究生階段的師生結構,原本就是微妙和復雜的。其介于開發與封閉之間,既有現代“導師—學生”關系的底子,也有傳統師徒模式的影子。因此,高校里才有了“師門”一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其中的“導師”就扮演著大家長的角色,掌握著某種“支配和隸屬”的秩序。在這一類的圈子文化和相處方式中,“酒”很容易被當作交往潤滑劑,學生以“酒”來向導師獻投名狀,而導師也慣于以“喝酒定親疏”。
“一切都在酒里”!“博大精深”的酒桌文化,在某些人看來,無非就是“自虐和互虐”而已。很不幸,在高校場景下,某些導師將這套玩法強加于學生,玩得不亦樂乎。不喝白酒半斤,不喝到不省人事,便不算有膽魄,便不算自己人——這一“潛規則”,本質就是導師彰顯威權的一種儀式。有時候,名曰“迎新喝酒慶祝”,實則就是“敲打”、就是“下馬威”、就是“宣示權力”。有此癖好、深諳此道的“導師”不在少數,只是大多只做不說罷了。
學生喝到斷片被抬回賓館,導師贊其是“男人”“稀缺人才”。須知,那些迫于壓力拼死喝酒的學生,恐怕一點不覺得驕傲,或許反倒還會感到有些“屈辱”。屈從于不合理要求,屈從于這樣一種師生關系,這多少會留下心理陰影吧。讓大學生免于被白酒支配,駁斥荒唐的“師門酒論”只是第一步。
(燕都融媒體 然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