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見很多白酒商家做向白酒中加入氫氧化鈉后水浴的實驗,最后會出現顏色變黃或發綠的現象
商家以此來證明他的酒就是糧食酒。
這是為什么呢?
用這種方法真的就能區分勾兌酒和釀造酒嗎?maojiuyr
這個問題很久之前一直困擾了我,同時也有很多的朋友在微信上問我關于對這個實驗的看法,我的答復是我們白酒專業的技術人員從來不用這種方法來鑒定酒是否純糧食,因為我們只靠自己的嗅覺和味覺。一直想做這樣的一個實驗但是由于工作任務太重,還有就是我作為業內人士如果做實驗可能有失公平,所以一直就沒有做,直到今天偶然翻到了一篇黃老師的實驗過程,我認為黃老師做得非常的嚴謹和科學,同時我也查看了相關資料,以期待給大家一個客觀公正的結論。
以下完整摘錄自黃老師實驗過程。在此非常感謝作者黃微黃老師
在實驗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白酒的一些相關知識;
一、白酒的定義
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白酒)之一,為中國特有,具體定義為:以糧谷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而制成的含酒精的飲料。
二、白酒的分類
2.1 按發酵工藝分為:
固態法白酒:以糧食為原料,采用固態(或半固態)糖化、發酵、蒸餾,經陳釀、勾兌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本品固有風格特征的白酒。
液態法白酒:以含淀粉、糖類的物質為原料,采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劑調味調香,勾調而成的白酒。
固液法白酒:以固態法白酒(不低于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的白酒。
2.2 按使用的曲分為:
大曲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的白酒。
小曲酒:以小曲為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的白酒。
麩曲酒:以麩曲為糖化劑,加酒母(釀酒干酵母)為發酵劑,或以麩曲為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的白酒。
混合曲酒:以大曲、小曲或麩曲等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的白酒。
2.3 按香型分為:
*除了表中所列的種類外,還有其他香型,在此并未一一列出。
回到問題上來,想弄清楚用燒堿實驗能否區別勾兌酒和釀造酒,可是,從以上基礎內容我們可知,不管是什么發酵工藝生產的白酒,不管是什么香型的白酒,他們的最后都有勾兌這一步,難道所有的白酒都是勾兌酒嗎?
當然不是這樣的。以上的“勾兌”其實并不是大家所說的“勾兌”(此處用勾調這個詞更好),而是一個調香調味的過程。勾調的真正含義是在同一香型白酒中,用不同質量不同特點的酒按不同的比例摻和,使白酒的“色、香、味、格”等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協調與平衡。這是因為,即使同一批發酵出來的酒,香味和質量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必須通過勾調協調香味,統一口味,才能使每款產品擁有固有的風味。而目前很多人所說的勾兌酒大都是指用食用酒精加純凈水和香精香料勾兌成的白酒,這一點我們應該區別對待。
要想知道答案,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親手做實驗了。工作之余,黃老師抽空把這簡單的小實驗做了一遍。
實驗試劑:
100%乙醇,分析純;濃度為1 mol/L的自配氫氧化鈉溶液。
實驗器材:
水浴鍋,用了實驗室的旋轉蒸發儀的水浴裝置。
實驗方法:
8mL酒樣倒入刻度試管中,再加入1mL1 mol/L的氫氧化鈉,隨后放置于70℃水浴裝置中,恒溫4h。
結果分析
實驗用的1至6號刻度試管中的樣品信息及顯色結果如下表。
顯示結果:
反應前
反應后
根據以上實驗可見,并不是所有的白酒在加入堿液后都能顯色。
如果只對比1號、2號、5號、6號的顯色結果,我們會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純酒精勾兌酒不顯色,而釀造酒顯色。然而,3號、4號也是純糧食釀造出來的,可是它們并不顯色,這是為什么呢?
要知道原因,就必須先知道1、2號酒和3、4號酒的區別。
區別1:釀酒所用的糧食種類不同。1、2號酒主要原料是高粱、小麥,3號酒用的是玉米,4號酒用的是大米。
區別2:香型不同。白酒的香型取決于其生產工藝。1號酒是清香型,2號酒是濃香型,而3號、4號是小作坊的散裝酒,其制作工藝與傳統白酒釀造工藝相比,不僅過程簡單并且發酵時間較短,與食用酒精生產工藝相似。
區別3:年份不同。白酒年份指的是酒從原料生產出來(原酒),經過儲存(陳釀)、勾兌成成品的時間。1號年份不確定,2號為10年,3號、4號則不足一年。
以上幾個區別,到底哪個才是燒堿實驗顯色的關鍵因素呢?現在我們來一一分析。maojiuyr
香型不同能否成為關鍵因素?
通過對比可知,在酒精度差別不大的情況下,1號酒顯色效果不如2號酒,而3號、4號酒不顯色。1號酒采用的是清香型白酒釀造工藝,2號酒采用的是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3號、4號采用的則是液態發酵法,不具有傳統固態發酵法白酒的香型。由顯色結果可知,白酒香型不同,燒堿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區別的。最后,黃老師本人又自掏腰包買了一瓶醬香型白酒,用以比對濃香型白酒,具體品牌就不說了,以免引起懷疑。實驗結果如下圖,圖中從左至右分別是醬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2號酒)和50%乙醇溶液。很明顯,醬香型白酒的顏色要比濃香型白酒顏色深一些。
因此,從本次實驗結果來看,大概的顯色結果為:醬香型白酒 > 濃香型白酒 > 清香型白酒 > 液態發酵法白酒。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顯色結果呢?
關于白酒中的顯色物質,已有過相關研究。一般而言,引起傳統固態發酵法白酒變色的主要物質是雙乙酰、2,3-戊二酮、糠醛等。它們都具有大π鍵,在堿性加熱條件下能通過分子內電子轉移、重排形成交叉共軛體系,使π鍵延長,因而呈現更明顯的顏色。
醬香型白酒屬于高溫大曲酒,高溫制曲、高溫潤料,高溫堆積,這些過程有利于雜環類化合物和含共軛π鍵化合物尤其是一些聯酮類物質的產生。清香型白酒因發酵周期短,制曲溫度低,產生這些化合物的總量相對較少。液態發酵法生產的白酒,其工藝和酒精的生產工藝差別不大,其發酵時間更短,幾乎不產生這些顯色化合物,故在燒堿實驗中幾乎不顯色。
弄清了白酒中的顯色物質后,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不同年份的白酒顯色程度不一樣了。下圖是東北石油大學類彥波老師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白酒年份越久,顯色越深。這是因為,年份越久,貯藏周期越長,在貯藏中產生的顯色物質越多(其實這個實驗是有一定缺陷的,因為他采用的酒樣來自不同廠家)。
至于制酒原料不同能否影響顯色程度,因為沒做過比較嚴謹的實驗,所以不好說。但是個人認為,影響肯定是有的,畢竟原料不同,其含有的成分不同,能夠帶入酒中的物質也不同。不過,原料的不同究竟能造成多大影響,是否顯著,最終還需要實驗證明。有興趣的、喜歡研究的酒行業同行可以動手,為大家揭開這個謎底。
結論
白酒燒堿實驗是一個比較靠譜的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區分純糧固態白酒和酒精勾兌白酒的。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分會在《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審定規則》的附錄中也提供了鑒別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燒堿變色法,但是,但是,但是,但是該方法只適用于同一廠家、同一香型的白酒,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受到相應的限制。
另外,在本次實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結果就是摻入了部分酒精的白酒(5號)也發生顯色,只不過顯色程度不如原酒(1號)。由此說明,即使是顯色的白酒,其也有可能是原酒+食用酒精勾兌而成的。關于這一點,我們愛酒人務必謹記。
因此,當我們拿到一瓶白酒,做了燒堿實驗后,如果其顯色,那說明它肯定是含有純糧固態發酵原酒的,但是含有多少,是全部為純糧食固態亦或是只加了一部分純糧食固態酒,單憑這個實驗是不可能確定,也不可能去定量和定性的;當然如果不顯色,一種可能是液態法發酵的白酒(也是純糧的),另一種可能則是酒精勾兌酒。
所以在看見商家在宣傳單純靠燒堿實驗就說明酒是純糧食固態酒的時候,請酒友們慎重。
今天的白酒小知識就先分享到這里。
歡迎酒友們在評論區提出白酒的更多問題。
茅酒手藝人
土生土長的茅臺鎮人
一級品酒師、釀酒師
以酒會友
為懂酒的人尋找美酒
為美酒尋覓知音
茅酒手藝人maojiuyr(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