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5年,茅臺古鎮一帶,就開始產酒,當時產的一種枸醬酒深受漢武帝贊譽,《遵義府志》載:枸醬,酒之始也。
1599年前,有了釀酒的正規作坊。茅臺最早的釀酒坊是“大和燒房”,在清代已相當興旺,咸豐年間因戰亂中斷生產。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臺酒坊于舊址重建,這以后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成義燒房”、“榮和燒房”、“恒興燒房”。
成義燒房:其前身是成裕燒房,于同治一年開設,創始人華聯輝。華曾聞茅臺出好酒,于是決定設坊烤酒,經三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 1944年華聯輝之孫華問渠擴大規模將窖坑增加到18個,年產量高達 21000 公斤,其酒俗稱 “ 華茅 ” 。
華茅,成義燒坊
榮和燒房:“前身叫榮太和燒房” 于光緒五年(1879年)設立,本為幾家合伙經營,1949年經營權輾轉落到王秉乾之手。當時有窖坑四個;生產能力達12000多公斤,其酒俗稱“王茅”。
王茅,榮和燒坊
恒興燒房:前身為“衡昌燒房 ”是由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臺開辦,周后因從事鴉片生意破產,生產停滯,直到1938年同民族資本家賴永初合伙組成“大興實業公司”。賴出資八萬銀元,周以酒房作價入股。后賴使用各種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燒房”賣給自已。并于1941年更名為“恒興燒房”,到1947年年產酒量達32500公斤。抗日戰爭勝利后;賴已躋身政界,并利用其在外地的商號擴大了酒的銷路,其酒俗稱“賴茅”。
賴茅,恒興燒坊
1915年,舊金山舉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華茅和王茅作為名優特產送展,展會上茅臺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茅臺酒在抗日戰爭勝利后開始在香港試銷,很快被搶購一空。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過購買、沒收的方法把華茅,王茅,賴茅三家合而為一,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從此茅臺酒廠不斷發展壯大。1977年,總產量達763噸,銷售387.8噸。新中國成立后,茅臺酒得到了國家領導的特別青睞,曾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茅臺酒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
毛主席會見外國友人
梳理茅臺的歷史,一個國家級品牌的長盛不衰,一定是經過一輩又一輩人不懈的努力。在國運不濟,飽受欺凌的舊中國,在巴拿馬展會上茅臺酒從無人問津,到一舉獲獎。很多過程我們雖然無法親歷,卻依然能感同身受那份艱辛和不易。這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所需要學習的精神。這也正是一個品牌值得尊敬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