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從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商譽減值事項的審計和與商譽減值事項相關的評估三方面,就常見問題和監管關注事項進行說明。對A股2018年年底可能發生的商譽減值作出風險提示。
主要要點包括:
1. 明確合并形成商譽每年必須減值測試,不得以并購方業績承諾期間為由,不進行測試;
2. 要求公司應合理將商譽分攤至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一個會計核算主體并不簡單等同于一個資產組;
3.商譽所在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應分別抵減商譽的賬面價值及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
4. 公司應在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季度報告等財務報告中披露與商譽減值相關的所有重要、關鍵信息;
5. 會計師事務所應結合商譽減值事項的重要程度及不確定性程度,恰當認定其風險性質,以確定其是否為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6. 評估機構不得以股權、企業價值的評估報告代替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報告。
商譽,往往發生在上市公司并購時,支付收購價與被收購企業的凈資產差額即為商譽。舉個簡單的例子:
A上市公司收購B創業公司,B企業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為5億,但A公司最終卻花了10億收購,那么商譽=10-5=5億。
我國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商譽,應當在每年年終進行減值測試。
截至2018年三季報數據,A股上市公司商譽達到14484億元。
隨著 A 股商譽規模不斷擴大,其占凈資產的比例正在迅速攀升,一旦出現大額商譽減值,無疑是上市公司的“黑天鵝”,影響將不可承受。
一旦計提商譽減值,是不能轉回的,等同于直接虧損,將會影響當年上市公司的業績。
據Wind數據統計,2015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計提商譽減值分別為77億、101億、264億元,減值額逐年增大,且減值比例不斷增加。
以2017年年報數據看,2017第三季度創業板(剔除溫氏、樂視)凈利潤累計大幅增長23.9%、而2017第四季度竟大幅下降至3%。
重要原因便是,2017年年底的大面積、大額商譽減值。
2017年出現了3家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損失超過10億,堅瑞沃能(300116),46.15億;中國石油(601857),37.09億;*ST巴士(002188),15.38億,開啟大額商譽減值的先河。
2015年,*ST巴士(002188)溢價超2530%收購巴士科技100%股權,就此產生15.37億元天量商譽。
2017年前三季度盈利1.04億元,大增284%,怎料,一紙“商譽減值”公告,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6億元,業績變臉,公司全年巨虧近19億元。
并于2018年2月28日、2018年5月2日兩度更名,淪為*ST巴士,步步逼近退市邊緣。
商譽減值測試一般都會在年底,因此每年年末便是商譽減值的高發地帶,當三季報披露時,你持有的股票,仍存在天量商譽的時候,務必重視其收購企業的經營情況,謹防飛出“黑天鵝”。
72家公司的商譽規模占凈資產比例超60%,更有18家公司商譽規模超過凈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