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莊團隊 今年8月的山西杏花村,酒香四溢,笑語不斷,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街頭隨時可見操著不同語言的國際友人在親切交談。第20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隆重舉行,這一場1750款烈酒角逐的國際賽事,這一道穿越百年的頂級美酒盛宴,也讓中國白酒和世界“碰杯”。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推動國際產能合作,融入國際大舞臺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平臺。
中國酒業融入世界,向世界表達釀酒文化,實現行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資深專家認為,需要加持三大動能:“誠信守正成為主流、產品標準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文化領舞體現精神傳承”。
誠信守正,成為社會主流
白酒國際化是很多企業的夢想,而且這個夢做了100多年。中國白酒要走向世界,除了學習先進經驗,必須已誠信為根基,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發揮出來,真正做到以品質博人心。
以公眾所熟知的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為例,茅臺“怒摔酒壇”的故事被一直講到了今天。可見茅臺對一個國際獎項有多么在乎。而這段小小的插曲還引發了茅臺和汾酒一場“大戰”。
博覽會上一摔確實讓茅臺有了更好的美譽度。但是,根據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監督兼籌備事務局局長、代表團團長陳琪1917年編撰出版的《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紀實》一書,“貴州公署”送展的“酒”獲得銀獎,而不是金獎。
汾酒掌門人李秋喜也曾公開指出:“四川、貴州等地很多知名企業此前都稱自己的酒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完全是虛假宣傳。”
2015年,距離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過去整整一百年了,誰家才是大金獎卻還沒有定數,當年3月,《長江商報》披露,1954年,茅臺酒瓶背標文字介紹稱“解放前曾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1984年,其背標稱“一九一五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獎章、獎狀”。直到2003年的背標上,才出現“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說辭。
茅臺與汾酒這場“戰役”打了多年,差點忘了白酒國際化需要一同努力,中國白酒應抱團遠洋。
至今也還有許多白酒企業為了自身產品市場營銷需要,也還在套用借用“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難以考究的虛幻招牌,這是商業界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誠信,在缺失丟失。
這里,不是在指責誰的對錯,更希望中國酒業同仁,誠信對待歷史的真實,誠信對待我們的衣食父母消費者們,共同加強誠信建設,實現共榮共贏發展。
產品標準,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醬香、濃香、清香、鳳香……在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光香型分委會就有10種,讓人眼花繚亂。
實際上,針對白酒原酒的標準化早就有所嘗試,但標準化一直難以實施。早在2013年,中國白酒(原酒)標準酒樣曾發布,業內人士認為,從那時起,中國白酒(原酒)產業標準化生產的序幕正式拉開。然而這些標準化的嘗試并沒有讓白酒原酒市場真正地實現標準化,即便此份原酒標準出臺,恐怕短時間難以落地。
原酒市場并不像乳制品,原酒很多標準主要掌握在企業手中,包括窖藏、年份的標準都由企業來制定。行業協會出臺的標準只具參考性,并不具備強制執行性,畢竟企業制定這些原酒標準都符合食品安全法。
而2017年的一次“品評慘案”,更讓大家意識到建立產品標準化表達體系的急迫性。這樣一件事更能說明些問題。
2017年上海酒交會期間,中國酒協全國評委年也同期舉行。聚合全國評委的專業力量,中國酒協推出了一次特別的“品評會”。主辦方特意從市場上購買96款產品,交予評委進行盲評。值得一提的是,這96款產品不僅涵蓋了多種香型,而且大多數具備較高的知名度、較好的市場表現。
經過兩天的品評與系統分析,96款產品按照專家鑒定意見進行了排名,結果除了部分產品的價格與實際質量水平較為一致外。還出現了諸多意料之外的狀況。
某款名酒企業出產的產品,市場價格大概在380到400元之間,包裝非常華麗,可謂高端,但是在96款產品評比當中倒數第二;另外一家企業推出的零售價70元的產品,卻在96款產品當中評第一!專業評判與企業對產品的定位、消費者的認知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近年來,蓬萊海岸葡萄酒、通化山葡萄酒、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打造產區的勢頭風起云涌。鼓勵團體標準措施出臺后,產區葡萄酒企業、相關協會商會等可以向主管部門申請產品、工藝審核、備案,通過后即可成為團體標準。一方面可以用團體標準規范產區內成員生產、工藝,另一方面在市場宣傳推廣、產品銷售中也可以實行產區保護,讓打造產區落地并和其他形成區隔。
國外很多葡萄酒產區都有當地商會、酒商等制定的團體標準,成為產區企業生產銷售的行為規范,酒莊也都習慣按照團體標準行事。以往我國各地多以行政性標準為主,更加靈活多樣的團體標準較少,相信我國標準改革后,團體標準也將在打造產區上發揮重大作用。
近年來,白酒國際化雖然呼聲極高,但與其他國際知名烈酒仍然存在不少差距,過程中更是頻頻受阻碰壁。“走出去”是白酒發展的必然之路,而在新形勢下,加速“走出去”是白酒行業所面臨的時代課題。
白酒是中國的國酒,白酒中含有豐富的風味物質和健康因子。白酒不應該翻譯成Chinese spirits,也不應該翻譯成Chinese liquor,白酒的外文應該音譯,就是Baijiu。
我們欣喜地看到,為進一步促進中國白酒國際化和更好的傳播中國白酒,確定中國白酒英文名為Chinese baijiu。Baijiu已經成中國白酒叩響國際市場的身份牌,也是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文化領舞,體現精神傳承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自古,中國的酒便與中國的文化交融在一起。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過程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輸出的過程。
隨著“一帶一路”的國家頂層設計方案正式出爐,中國白酒迎來了國際化發展的良好機遇。白酒國際化應盡早籌劃、謀篇布局,把有利條件充分轉化為國際化發展的現實成果。
然而,中國白酒多以工業品、消費品的定位出現在全球消費者面前,缺乏對自身文化內涵的充分展示,更缺乏將白酒文化與地域風情、中華文化的有效融合,對各國消費者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目標,終究要靠文化來實現。
中國白酒文化的精髓,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之所以優美動人,代代相傳,正是由于它能夠激勵人、鼓舞人、陶冶人、感動人。白酒文化是中華精神中的正能量。從古代來看,白酒是人們祭祀上天、表達情意、抒發志向、表現品位的主要道具,統治階級在酒杯中隱藏權謀,文人墨客的酒杯中飽含靈感,勞動人民用白酒祛除疲勞,健身強體。發展至今,白酒已成為人們交際的紐帶,情感的載體,白酒文化可以增進人們對民族傳統的了解與自豪感,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具有激勵鼓舞的作用。
正因為白酒文化的特殊性,白酒國際化發展也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文化使命,特別是在當前這樣一個行業深度調整的特殊時刻,白酒行業應該對國際化發展的文化使命保持清醒認識。
文化不僅僅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發展關鍵,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根本。無論從中華民族歷史的縱坐標來看,還是從全球格局演進的橫坐標來看都是如此。今天,中國正在努力使中華文化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孔子學院開到了世界很多國家,儒學思想在全球開枝散葉,中國文化中的愛、人性、理解和寬容美好地呈現出來,引起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人們的共鳴;東方式養生為世人青睞,其本質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進程中,中國白酒不能置身事外,必須積極作為貢獻。白酒有著這樣的文化基因,有著這樣的文化優勢,所以更有這樣的文化使命和責任。中國白酒應力求國際化發展的實質性突破,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走向世界,為中華民族崛起于世界鋪墊道路、營造氛圍。
中國白酒走向國際市場的文化策略,應當是滲透性、交互性和持續性的。因為白酒文化的輸出應該面向更廣泛的受眾,采取更活潑多樣的形式,并盡量保持連貫和前后呼應,要使白酒文化真正影響到世界,而不是僅僅做一個形象的展示。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世界文化交融也不斷加劇的今天,中國白酒想要走出國門,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情,更需要文化自信。中國白酒是獨一無二的,而“走出去”的真正意義在于產品之下的規則和文化,“只要你接受中國的文化,就會順理成章地接受中國白酒。就像韓國拉面和泡菜隨著韓國文化傳遍了世界,中國文化也完全可以。”(名酒莊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