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的欣賞對于黃酒來說,就是鑒賞、識別,審美、觀察、體味和研究。
當你拿到一瓶黃酒,觀賞是前列步,當上下左右里里外外觀察清楚之后,就要進入第二步審美研究,象欣賞美女一樣來欣賞黃酒,從藝術的角度和情趣來觀察其審美價值;第三步就是品嘗,欣賞黃酒內在的和諧美、柔性美、韻味美。通過細品慢飲來欣賞黃酒的醇香、和順、豐滿、細膩、幽雅、凈爽、回味的藝術感受。
古代文人品飲黃灑是把黃酒比之為“玉液”、“甘露”、“太平君子”、“天祿大夫”等,他們把黃酒的色、香、味、形描繪得活靈活現,從黃酒的美學意識中聯想萬千,反映出強烈的黃酒文化意境。
唐代詩人白居易贊黃酒為“麥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為酒。孕和產靈”、宋代李綱“濁醪有妙理賦”寫道“良辰美景,明月清風,沸新釀之蟻白(指浮糟,又代表酒),滴小槽之珠紅,味流霞(仙酒名)而細酌,掃浮云之一空”。
陸游飲石洞酒戲作“酣酣霞暈力通神,淡鵝黃色可人。一笑破除垂老日,滿杯搖蕩隔年春”。這種迎著霞暈,看著黃鵝,喝著隔年春美酒的歡樂感受,忘卻了垂暮年老的自然狀態,實在是生動真實,意境深刻。由此看出,人們在品味到黃酒之后,獲得了真善美的享受,體驗出了美學意識和韻味之美,體驗出了黃酒的香外之香、味外之味和醇外之醇。
正如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酒與美景相襯托,會更醉人,更有韻味,更美好。歐陽修在“春游西湖憶故人”中寫道“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杜甫春日憶李白”曾寫“何時一杯酒,重與細論文”。他們把飲酒與回憶、寫詩詞文章連在一起,可謂浮想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