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人來說,酒是催化劑,它讓人豪情迸發;酒是麻醉劑,它讓人忘記傷痛;酒是忘情水,它讓人輕敷傷口;酒更是生命水,它讓人熾熱似火。
所以有人說,要是把唐詩拿去壓榨,至少會淌出半斤酒來。幾百年后,我們讀唐詩,還能嗅到那濃濃的酒味,進而陶醉其中。
俗話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古人說:“酒有別腸,唯文者近。”真正讀懂酒的,是文人,真正彰顯文人本性的是酒,文人是酒的真正知音。
有寫獨酌的
“階下舉杯邀明月;籬邊信步賞花開。”“風色極天人共醉;林深香徑月來尋。”
這情景也是很有詩意的,如果沒有月,似乎就少了諸多韻味,李白的“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很有韻味的境界。
有寫喝酒狀態的
“三杯蓮葉穿心過;兩朵桃花上臉來。”“三杯入腹渾身爽;一滴沾唇滿口香。”“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門一拱歪之乎。”“座上不乏豪客飲;門前常扶醉人歸。”“鐵漢三杯軟腳;金剛一盞搖頭。”
現代社會,有人認為喝酒有五種狀態:輕聲慢語、甜言蜜語、豪言壯語、胡言亂語、不言不語。似乎喝酒少了古人的文雅,為喝酒而喝酒,為喝醉而喝醉。不過,現在還有一句“喝酒求醉”,我認為還是不錯的。喝酒就應該略顯醉態,喝酒和喝茶一樣,都要喝透,喝個痛快淋漓,不亦快哉。
有寫喝酒功效的
“一醉千愁解;三杯萬事和。”“消愁有綠蟻;解憂唯杜康。”“捧杯消倦意;把酒振精神。”“美酒可消愁,入座應無愁里客;好山真似畫,倚欄都是畫中人。”“三杯能壯英雄膽,兩盞能成錦繡文。”
酒在古代有許多別稱,因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暫時忘記精神的苦痛,所以酒被稱為“歡伯”、“忘憂物”、“掃憂帚”等。
有寫喝酒原因的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飲兩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拿一壺酒來。”作為人之常情,在苦悶之時,憂愁之時,痛苦之時;人們總是借酒消愁。在高興之時,歡樂之時,得意之時;人們總是把酒臨風。所以,有時酒的屬性是很難認定的。
有寫喝酒自戀的
“翹首仰仙蹤,白也仙,林也仙,蘇也仙,我今買醉湖山里,非仙也仙;及時行樂地,春亦樂,夏亦樂,秋亦樂,冬來尋詩風雪中,不樂亦樂。”
或許飲酒者認為,我不僅像那些古圣先賢那樣,能飲酒,會飲酒,會找樂;我也有和他們一樣的文才,一樣的豪情。在表揚別人的同時,順便也表揚一下自己。
這真是“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酒幾杯各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