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家酒評內容中心 鞏星
近日高溫蒸煮天氣席卷全球,中國部分地區的氣溫直逼40度,不少酒廠開始放假進入“夏眠”。相信99%的人知道有冬眠這件小事,但可能只有不到1%的人知道還有夏眠這回事。動物“冬眠”是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而酒廠“夏眠”是為了釀造出更好的酒。
為何“夏不釀酒”?
俗語說“春不捕魚,夏不釀酒”,釀酒是很容易受到氣候影響的特殊生產,炎熱的夏季是不利于釀酒生產的,因為釀酒發酵要求“前緩、中挺、后緩落”。濃香型白酒入窖溫度要求在17~20℃,由于夏季地表溫度大概在22~38℃之間,入窖溫度難以達到要求。
而入窖溫度高,有以下幾個顯著弊端:
1、升溫猛,酸度大,使糖化發酵很快地進行,大曲中酶的活力受到抑制,經化驗證明,由于發酵升溫快,發酵糟醅含酒精量一般6~7d即可達到最高,到窖時含酒精量反而下降。
2、發酵升溫快,給雜菌繁殖造成適宜的條件,使糖化或酒精變成酸,造成發酵糟醅酸度增加,影響正常發酵,從而導致出酒率下降,如醋酸桿菌在代謝中,將乙醇氧化成醋酸。
3、發酵溫度超過酵母最適宜生長溫度范圍(28~32℃),容易造成副產物高沸點物質增加,從而影響糧耗和酒質。
此外,氣溫高還會造成在起窖、拌料、裝甑、攤晾、冷卻等工序時間延長,還會造成酒精大量揮發而損失。而且由于攤晾降溫時間延長,且夏季氣溫高,空氣、場地中的雜菌較多,帶入窖內的雜菌就會增加,從而升酸快且幅度大,影響發酵正常進行。
欲速則不達,好酒需“壓窖”
每年夏季來臨,白酒廠家的傳統是“夏不釀酒”,即在夏天停產一段時日。但如果有了自己的“夏季釀酒秘訣”,不利的氣候因素也會“反轉”。
一般來說,酒廠會在這期間使用“壓窖”工藝,即在這期間不出窖、不出酒,而是讓酒醅繼續放在窖池里,持續發酵,通常一壓就是30多天,但不同酒企根據自身酒質情況,會針對這個“夏眠”期做相應的調整。
如洋河的壓窖時間就很長,6、7、8三個月里都不蒸酒,所有的酒醅必須在7萬口窖池里進入“夏眠”狀態。正常情況下,洋河酒都必須經歷180天的超長發酵周期,其中壓窖時間長達90多天。
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么長時間的壓窖,聽說跟洋河獨有的綿柔酒釀造工藝有關。綿柔的核心是“三低工藝”,講究的是低溫入窖、低溫發酵、低溫餾酒。低溫釀酒就好比是煨湯時的“小火慢燉營養好”,大有講究,小分子物質、健康物質等很多,從而酒的品質也就特別好。這樣釀出來的酒有“四多”的特點:小分子物質多、水溶性物質多、醇甜性物質多、健康因子多,這樣的酒,口感更舒適、酒體更綿柔。
到9月中旬秋高氣爽之時,洋河酒廠的釀酒匠人們酒開始復工起窖,“叫醒”這一批沉睡了一整個夏天的老窖。經過這般壓窖而釀出來的酒,是洋河酒廠的寶貝,由于這是秋天復工后的第一排期出的酒,被內部員工稱之為“頭排酒”,也是酒中“頭牌”的意思。
比洋河的180天周期稍短,古井貢酒的發酵期為120天,使用的工藝是壓池子法,說起古井貢酒的壓池子工藝,還得從一次“意外”說起。1974年5月某日晚,古井酒廠釀酒車間意外著火,燒壞廠房,造成一定損失。由于廠房重建,窖池原料被迫延長發酵。到了秋天廠房蓋好后,有人擔心能不能燒出酒來,而結果生產出的都是上等貢酒。這一事件因禍得福,從而引出壓池子生產工藝。
1986年,古井酒廠擴大使用壓池子的生產方法,故意延長發酵期。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壓池子生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1989年,古井開始全面實施夏季壓池子生產作業,逐漸地探索出了“最佳生產周期法”,規定了一年四季如何操作、如何管理的程序。
現在,壓池子生產成為古井貢酒的一種獨特的生產工藝和作業制度,舍量求優的工匠精神一直延續至今。正是因為有了“安全度夏”的壓池子,才釀造出了難以復制的秋釀酒。
人要壓躁,酒要壓窖,毋欲速,欲速則不達。無論是休漁還是壓窖,都是一種“慢”的選擇。在事事求快、時時求速的當下,社會愈發浮躁,各種“速成”的背后,往往不過是竭澤而漁、揠苗助長的老路。相反,“春不捕魚,夏不釀酒”,順應天時,耐住心性,不著急,不浮躁,方得大自然最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