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酒經,一位資深白酒愛好者,關注我,與您共同探討白酒奧妙~
“生世無百年,我愿常歡喜。尊中有美酒,胸次無塵事。”
所謂“杯酒人生”,將人生比作一杯酒,品嘗它,有苦也有甜。愛酒之人,生活離不開酒,酒喝多了,也就成為了一番境界。
古來英雄皆愛酒,官宦飲酒,百姓也飲酒,文人俠士皆飲酒……
一酒一故事、一酒一知音、一酒一江湖,把酒視作朋友之人,皆是懂酒之人。
而如今,真正懂酒之人少之又少。
酒桌上,酒便是最好的掩護,多少人因飲酒犯事,又有多少人因酒發生意外。
浮世喧嘩,都市的快節奏下,有幾人能靜心的品酒,品味那縷縈繞千年的味道。
荒野山村,僻靜林居,有幾人能耐住寂寞,做一個真正的酒友?
但好在,總有那么一群愛酒之人,依舊保持著那份超脫自我的喝酒境界。
那些古人的喝酒境界,你能達到幾分?
蒸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有酒有江湖。
曾聞這樣一段話:“江湖僅兩字里就有六點水,而那些水就是他們杯中的酒”,雖是有些牽強的解讀,可也非全無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又怎能少了酒的陪襯。
余光中《尋李白》中如此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如此說來李白的詩仙稱號多半要歸功于酒。
是酒催生了詩仙那奇特瑰麗的幻想,與他那獨具的浪漫情懷以及瀟灑豪縱的性格,讓一代“詩仙”驚艷了盛唐。
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總是離不開喝酒的。
漢代時文人士大夫飲酒,在當時掀起了一陣飲酒之風。魏晉南北朝時,酒成為古代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造就了“南荊三雅之爵”與“河朔避暑之飲”的佳典。
唐朝進入詩與酒的鼎盛時代,詩歌成就了酒,酒成就了唐詩。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興起,喝酒作樂也盛行于整個社會。明清社會文化的蓬勃與江南經濟的繁榮,讓“依托酒宴放誕”之風風靡。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那時候,天寒之時無暖氣,酒便成了取暖的絕佳之法。
春寒之時,一壺溫酒入口,便開始下田春耕,而秋冬之際,寒氣侵襲,同樣一壺溫酒,便已足夠抵擋寒意。
酒歷經千年,深深印刻在了文明的足跡里。
飲酒早已成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節日習俗、文學歷史一道沉淀在了我們的血脈傳承中,酒既有天然的基因,也有人為的工藝,可以說是一種源自自然,后被人類改進的飲料。
飲酒可以養生,來自谷物花木的人工釀制,就是酒最初的身份。
這古人飲酒的第一重境界便是熱愛喝酒,以酒作樂。
喝酒講究的是純粹,要習慣酒的烈、酒的甜、酒的辣與酒的苦。
我喝酒是因為愛喝酒,是來自身體血脈的渴望,對于酒的態度,該是因為熱愛而探索。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天寒時,一杯酒暖身可否?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酒是借口,詩是工具。所謂借酒消愁,大概就是把酒思閑事,以酒寄愁思。
酒可以用來稀釋痛苦,也可以用來放大痛楚,是痛還是不痛,其間之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正如三國時期的曹操,雖懷著一統天下的雄心,但當面臨功成未就的殘酷現實之時,也只能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感慨。
酒精對神經具有一定的麻痹作用,有些人只有醉了以后,才能放松下神經,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世界。喝酒上癮,其實更多的是對酒后完全放松的精神世界上癮。
只是用酒精來麻痹自己的心靈與肉體,借此宣泄內心的苦悶而已,殊不知酒的作用不僅在于宣泄情感,還能承載傳遞情感。
▲《高逸圖》 孫位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達的是友情,是知遇之恩,陽關出去便是茫茫大漠,是窮域邊塞,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
在送行的途中,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打破彼此的沉默,一杯送行酒,浸透著詩人全部的感情,只有濃縮在酒里的情感才能打散內心的失意憂慮。
所以古人飲酒的第二重境界便是以酒排憂、借酒消愁。
學會用酒來排解心里的愁緒,習慣將酒作為情感的寄托,或是漂泊的浪子,或是不如意的志士,或是滿是傷痕的傷心人,但他們內心的各類情感思緒都將隨著杯酒逐漸的稀釋或是沉淀。
酒是靈魂伴侶,解酒消愁,以酒看人生。
生活需要這樣一杯酒,去調節日子的苦悶,去釋放繁重的壓力,去感受前行的勇氣。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古代愛國之人,大多都愛喝酒。
愛國與愛家并不沖突。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們所表達出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辛棄疾不僅是南宋時期偉大的詞人,更是保家衛國的英雄,一生滿懷抱負,渴望王師北定,恢復中原。
奈何現實的殘酷讓“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將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懷寄寓于詩詞之中。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王翰為國拋頭顱、灑熱血時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杜甫得知國家戰事告喜時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李清照在亡國后痛泣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倪田《鐘馗仕女圖》
這古人飲酒的第三重境界便是人生價值的實現。
愛國與愛酒并不沖突。有人說喝酒會令人意志消沉,但喝酒不是放縱,它是個人情感的抒發。
有人喝酒,沉醉其中,消極待事,把自己的不濟與過錯全部歸結于酒。而有些人喝酒,是對自己信念的堅定。
酒是詩人的創作源泉,酒是政客的社交媒介,喝酒本無其他意義,關鍵是要看你如何對待。
以酒吐露心事、排除煩憂之人數不勝數,但酒后仍舊記得自己的家國抱負、家國情懷之人卻并不常見。
畢竟,在國家繁榮昌盛的年代里,憂患意識總會有所欠缺,而以酒表愛國、用酒實現人生價值的喝酒境界,也終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些人生道理只有喝酒后才開始真正懂得。
喝酒,喝的不單單是酒,更是在推杯換盞中品味與酒纏綿悱惻的杯中人生......
酒是用來喝的,美酒是用來品的。
一杯好酒,你品出來了什么?
可能是它的口感,可能是它的香氣,又或者是它的風味。
當然,一杯酒,也可以品出頗多人生哲理。
創作不易,您的點贊/關注/收藏都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