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盡,夜寒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滿秋過半,田野鋪上層層金黃,絢爛浴燃,綻放出最飽滿的芬芳。秋分的韻味如同沉淀的美酒,需要細細品味,淺斟慢飲,方能感受到它的豐腴美感。
秋分丹桂黃,花成釀酒湯
一季一酒,時至秋分豐收,正是釀酒的好時節。《說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清代文獻《帝京歲時記勝》也云,桂花飄香時分最宜品味“桂花東酒”,以待放的桂花花苞為餌,壇中加入醇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桂花佳釀。桂花酒是京師傳統的節令酒,也是有名的宮廷御酒,不僅味美清香,還有開胃怡神、“壽千歲”的功效。時至今日,許多地區都仍保留著秋分釀桂花酒的習俗。
食新嘗秋收,豈無一樽酒
秋分一至,翻滾的稻浪卷起一片金色的汪洋,糧香綢繆,順著清風帶來絲絲秋分的真味。于農民來說,秋分收割的第一批新稻極為重要,人們稱之為開稻門,用這批新米做成的米飯,要先祭獻給祖先和土地神,然后再和家人一起享用,這種習俗叫做“食新”。稍講究一些的人們,會挑選良辰吉日,將秋分時節收割的稻米煮熟,并且備上醇酒、雞肉、羊肉等一起祭獻,以示對糧谷的珍視。
祈愿寄明月,盡享好秋光
“春祭日,秋祭月”,祭月是古代的人們在秋分之日祭祀月亮神的一種民俗活動。當時的祭月儀式非常正式,要設好香案,準備好各種瓜果、菜肴以作祭品,然后將“月神”的牌位面向月亮的方向擺好。祭酒時,人們還要贊禮唱“三祭酒”——執事在酒爵中倒滿美酒,然后遞給主祭,主祭接過酒爵,把酒灑在席前的地上,并將空酒爵放回祭桌上。如此儀式循環三次,則為“三祭酒”。
后來,因為每年的農歷秋分時日不同,不一定都能遇上月圓,為了避免“拜月無月”的情況,人們才將祭月的日子定在了中秋節這天。但無論如何改變,祭月儀式都寄托了人們“望月圓,人團圓”的美好心愿。
投壺飲酒樂,滿庭酒香飄
《禮記傳》記載:“投壺,射之細也。宴飲有射以樂賓,以習容而講藝也。”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之時的一種投擲游戲,雖平日里也常設局玩樂,但秋分時日的投壺之樂往往別具風味。他們擺好酒桌,并在酒席中間設有一壺,賓主依次向壺內投箭,如若不中,敗者需罰酒一杯。
投壺既要理論才藝,又講究禮儀,依照花樣的不同,還分為春睡、聽琴、倒擂、卷簾、雁銜等不下三十余種方式,往往都需要心手相應,頗有雅趣。于澄明的秋光中投壺取樂,以美酒相傍,你來我往,一投一飲之間,盡覽金秋瀲滟。
秋意揚芬芳,但惜歲月長。趁著五谷飄香,月色皎潔,何不將杯中的酒滿上,醉享醬香悠長,感受繾綣秋光。時光珍釀,東方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