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酒業最具投資價值電商平臺評選【投票進行中... ...】點擊進入
評價體系是過去“口口相傳”的拓展。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傳播高速運行,地域、國家、市場之間的差異被縮小,一個小小的食品安全事故可以被放大成全品牌的災難,而一個有效的好評,也會被“有預謀”的擴散成行業大事。與評價共生的還有傳播,快速傳播可以把口碑無限放大。互聯網成為打入酒業廠商鏈條中的“楔子”。
不知從何時起,當周末外出不知道吃什么時,習慣性的通過大眾點評網去了解餐廳、購買書籍、觀看電影前,也喜歡通過豆瓣網了解他人對書籍、電影的評論。圖片、文字、評價,愈發完善的評論體系,開始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習慣。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被“互聯網+”所包圍——打車軟件、網購、支付寶、網上銀行等等模式,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腦洞正在打開,邊界正在消亡。
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各個行業都在熱情的擁抱互聯網、融入互聯網,對于這個處處“網羅”的時代,酒類自然也不甘落后。酒類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和摸索卻從未停止過。業內人士預測,酒類電商銷售額或達350億,盡管酒類電商發展迅猛,從最開始的B2C垂直類電商,到去年各種類型O2O平臺的出現,特別是在今年李總理“互聯網+”思想的號召下,酒類行業在嫁接互聯網方面的舉動更是層出不窮。但無外乎一點,這些嫁接渠道都在效仿綜合購物平臺提出的模式與行為,甚至包括評價體系的引入。
為何互聯網評價體系如此成為熱點?這是基于互聯網具有的一定虛幻性,造成消費者無法類比,只好在購物平臺上選取那些“先吃螃蟹”的消費者們的口碑,互聯網正在把我們的生活透明化、迅速化。對于消息的掌控與傳播,這個原本屬于傳統媒體的便利條件如今成為越來越多大眾消費者的權利,無疑是誘人的,在這樣的驅使下,消費者與潛在消費者已經不再關注企業自身,而是他們彼此。用句簡單而時髦的話來說——“我為我代言”正是互聯網評價體系出生的沃土與發展的基調。
對于快消品的酒行業來說,贈飲一直是拉攏消費者的直接出口,但是隨著是“宅”還是去“吃”,擺在消費者面前兩條抉擇之路,他們卻更希望有一條雙向結合的道路可走,那就是評價體系的建立。
這些酒商,都在做啥
如今的互聯網,讓代理商除了建立平臺外,更要學會有本事的“吆喝”。“互聯網+”武裝下的行業變化加速,競爭也隨之升級演變。B2C類的垂直酒水電商格局基本已定,如酒仙網、也買網,品尚紅酒網等,后來者即使大把燒錢引流也很難迎頭趕上,況且現在已進入資本收緊期。O2O類的酒類平臺目前有幾家代表性企業,比如酒快到、1919、洋河1號等,除了建立自己的銷售模式外,這些電子商務渠道都在嘗試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更加人性化。對于使用APP的消費者來說,只有渠道更符合自己的購物習慣,他們才會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以酒仙網的B2C的模式來看,經過幾年的基礎打造,它確實能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上下單,本地送貨,如今平臺以打造成集合了“大眾點評+天貓商城”功能的酒友社交平臺。其實我們發現,縱觀中國的商業市場,我們不難發現任何成功的企業都一定是對當時的行業生態和產業鏈條的挑戰和顛覆,十幾年前淘寶的C2C,京東從家電B2C到全品類B2C,現在的滴滴又徹底打破了我們的傳統出行思維,還有騰訊微信,可以讓生活實現無卡、無幣的手機狀態,這些創新無一不是對當時行業市場生態的革命。
在行業變局、電商沖擊的背景下,酒類連鎖業態需要重新梳理其戰略選擇,記者認為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出發:不要把攤子鋪得太大,聚焦做區域即可。對于大多數酒類連鎖企業而言,不僅資源能力有限,其經營的品牌也具有區域局限性,再加上薄利的市場環境,連鎖企業更應該采取“聚焦區域、聚焦產品、聚焦服務”的方式。這就是酒類電商所追尋的“人性”。
消費者想要啥?
雖說是講酒商在做啥,但是記者覺得不得不提首字母是T的那家購物網站。天貓的成功,除了它早幾年進入消費者視野,為他們提供新奇的購物方式外,更多的是在消費者的需求上做歸類。以記者為例,喜歡動漫的我每次打開淘寶,都會有一些相應的店鋪作為推薦彈出,這是大數據時代,運營商的“因材施教”。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被酒類企業借鑒,對于生產企業來說,消費者頻繁搜索的某種東西,大數據上出現的熱詞,都可能是新產品的誕生動力。比如近年來,消費者對輕飲類產品的尋求日益增加,這也就造成了諸多企業轉型的動力,銳澳的網絡成功,讓很多中國白酒企業看到了預調酒的市場,雖然難以Copy出一個銳澳,但是卻令這些傳統企業有著“向青春致敬”的動力,這一點對于幾年前還“默守陳規”的企業來說,十分難得。
除了對企業,網絡評價體系對于銷售來說,也成為了新動力。如今微商的興起,便是借助消費者耳口相傳的直接體現。葡萄酒更是在這個上面嘗到了甜頭。相比中國白酒而言,進口酒更因為其獨有的“特殊”,始終在消費者心目中扮演者“尊貴”的象征,買酒成了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面子。但在互聯網評價體系的當下,消費者終于可以對得起自己的舌頭了。例如京東的葡萄酒直采,除了大師在每個酒品頁面上的評價外,還有消費者的曬單宣傳,在這種全透明的機制下,專業與業余并存,消費者即便不用嘗試品鑒,也可以選擇出自己喜歡的酒品,而根據這些消費者的系統反饋,可以直接讓供應商們有選擇有針對的對未來采選的產品進行調整。
傳統,是否就此失傳?
新模式始終是建立在舊模式上而前行的,但對于酒來說,除了銷售模式外,它自身擁有的傳統底蘊,是無法被磨滅的。傳統之所以被稱為“傳統”是因為它有著穿越時間消失的魅力,作為中國傳統的酒行業,想要在當下的市場洪流中先行發展,需要的是積極擺正自己所處的位置,利用自己歷史的身份,活躍在當下。而如今與網絡共贏的酒行業,是否可以抱著這個網絡這條大腿不再前行了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用時間軸來解決這個問題:對于中國酒業互聯網改變生活,早提出十年也許會有人質疑,但是如今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深入其中,互聯網改變酒行業的模式,就好像是美國大片一樣跌宕起伏,但中心主旨都不曾改變——小人物獲得大成功。然而,再好的服務終端,也將會有被取代的一天。作為傳統酒行業進入網絡時代,是被時代洪流所致,難道下一個跟頭前,我們還要不思進取?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被虛幻烘托出的美麗數據,但真正的人為本的未來,我們還是要步入,記者認為,在未來,互聯網被取代是必然的,但只有跟得上時代的,及時修改自己的發展方向,才能在未來贏得市場,才能生存其中。(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15年第11期)
劉女士是一位網友,在父親節時候想為自己的爸爸買一瓶白酒作為禮物。習慣網購的她來咨詢記者在天貓購買茅臺是否合適。
“為什么要在天貓買?為什么是茅臺?”記者問她,得到的答案是,我只知道天貓商城與茅臺酒的名字。
造成這樣的原因很簡單,綜合性購物網站與品牌較大的酒類名稱精彩被提及,他們都有可能作為初次買酒消費者首次接觸的地方,加之這些品牌的官方網站服務較好,導致他們無形中的宣傳越來越多,正因如此,原始積累的名氣會帶來新的開發,所以說,線下原始的品牌體驗與宣傳有可能會造成潛在的線上客戶,二者之間的關系,在當前階段,是彼此交融存在的。
王瑩,《中國酒業》雜志資深記者,酒業媒體人。從事酒類、食品快銷新聞報導及出版工作多年,品牌、進口酒專欄主筆。
精彩內容推薦
點擊查看
免責聲明:本公眾平臺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個人的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們將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來源和原創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認為本公眾平臺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在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