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酒的分布圖,網絡上有各種版本,比如說下面這一張網上廣為流傳的名酒地圖,曾被認為是最值得收藏的一張地圖:
No! No! No!
上圖中,啤酒、黃酒、果露酒與白酒混搭,老品牌與新品牌混搭,盡管看上去琳瑯滿目,問題卻不少:比如說,黃酒里只見古越龍山,不見塔牌,河南酒只留下杜康,至于宋河、仰韶、寶豐則全無蹤跡;內蒙古曾經帶有傳奇色彩的寧城老窖,如今竟被劃歸到北京地區,其原因竟是寧城老窖酒業如今已納入順鑫農業麾下。
不僅如此,在這張圖中,酒名與酒廠名混搭,這其中有酒品牌,諸如隴南春、黃鶴樓,有時是莫高股份、天音控股;有些酒更是模糊不清,直接標注的是酒種大類,比如紹興黃酒是個黃酒類別,而桂花酒也不過是露酒類別的一種。
最令人驚訝的是,四川六朵金花中的郎酒搖身一變,變成了貴州當地的土特產……
總之,這樣的一張中國酒地圖是有著極大的誤導性的:ST皇臺、ST通葡,張裕A、這不是中國名酒地圖,應該這是中國酒上市公司地圖才對。
最令我桑心的是,此前老酒圈還沒有一張專屬的老酒地圖,這對于完美主義情結嚴重的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所以在2019年10月籌建曾品堂老酒博物館時,我將中國老酒地圖納入博物館展陳主要內容之中,為老酒愛好者全面系統展示中國老酒全貌。
我眼中的中國老酒地圖
今天,站在歷史的角度,沿著中國酒的地域分布,從西南邊陲開始行走,為您解讀中國各地區老酒。當然,不同時期,中國酒業的興衰表現不同,除此之外,有些地域名酒由于品牌失落難免有遺漏之處,因此,這幅老酒地圖主要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名酒、優質酒、地方名酒為參考,希望給我們的老酒粉們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導。在我的眼中,中國酒的地圖應該是這樣的(點擊大圖,查看細節):
西南地區(四川)
在四川省內,宜賓、瀘州、綿竹、邛崍是川酒的主要產區,圍繞這些產區確實產生了不少知名的酒品牌。
瞧瞧上圖中的老酒名單,是不是有很多品牌讓您倍感陌生?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叱咤西南乃至全國的四川名酒,如今很多都已經失落了:三蘇大曲、二峨大曲、寶蓮大曲,這些聽起來頗具歷史感的酒,如今是很多老酒愛好者的必備收藏。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西南地區(貴州)
說到貴州酒,可能讓人最先想到的不是茅臺酒,就是習酒、珍酒等名酒。看了這張酒名單后,您也許會感慨貴州名酒之多,但事實上這張名單上的貴州名酒也不過是冰山一角。無論是醬香型的茅臺、習酒,還是濃頭醬尾的鴨溪窖,抑或是別具風味的藥香型董酒,貴州酒如今早已被國人認可為當之無愧的酒業中心之一。而曾經的懷酒、黃果樹窖酒、平壩窖酒,則成為很多人心中難得的老酒回憶。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南地區(廣西、廣東)
談到廣西,不可回避的,是老資格的小酒種——米香型白酒,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釀造出來的酒,頗具地方特色。而廣東酒的代表,則最見于豉香型的玉冰燒,釀造它的最特殊的工序,就是把蒸出的米酒導入大甕中,浸入肥豬肉,經過大缸陳藏的酒體玉潔冰清,滋味醇和,醇香甘冽。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中地區(河南)
位于黃河之南的河南,相傳是酒的發源地,杜康釀酒的傳說便源于此,不僅如此,光武帝勒馬回頭望張弓的典故、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文,均是河南酒傳承千年的活廣告。獲得“中國名酒”稱號的寶豐、宋河,還有國人皆知的仰韶、賒店,這些都是河南酒文化的絕佳代表。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中地區(湖北)
如果您一聊到湖北酒,只知道白云邊,那說明您不是真的了解湖北老酒。真正的老酒粉,一定不會錯過湖北名酒:黃鶴樓曾經的名字是特制漢汾酒,而曾經數次獲得湖北名酒稱號的湘江特曲如今則更名為古隆中。不光如此,湖北人的血液里,還有小曲酒的基因,在不少湖北的老酒標中,都能見到米香小曲酒的身影,這在枝江小曲身上同樣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中地區(湖南)
湖南酒文化淵源流長: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文物中便有關于白酒、米酒、溫(醞)酒的記載(此白酒非彼白酒),不僅如此,大量出土的羽觴更還原了漢時的湘楚酒文化盛況。近代的湖南同樣名酒輩出,有因為政治原因而誕生的醬香型武陵酒,也有曾經風靡全國、價逼茅臺的酒鬼酒前身湘泉酒,還有著充滿地域特色的瀏陽河小曲酒、白沙液、邵陽大曲(如今更名為湘窖)。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東地區(江蘇)
了解江蘇老酒,一定不能錯過“三溝一河,”三溝指的是雙溝、湯溝、高溝;一河指的是洋河。在商標意識不明確的七八十年代,白酒的地理屬性命名是它們的特色。如今,中國名酒雙溝,被洋河大曲收購;而高溝則更名為今世緣。三溝一河曾經的歷史在若干年后被改寫。看下圖中的這些酒,其器形、其材質,是否都帶有了一些女性版的溫婉?這也許便是蘇派濃香的魅力吧。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東地區(安徽)
安徽酒之最負盛名者,莫過于亳州古井貢(亳州,念bo,二聲),老酒粉們普通認同九十年代古井貢的酒質,認為它的陳香濃郁,口感更醇厚。事實上,淮北的口子酒、臨水的玉泉酒都有著淮北濃香的特質。實際上,安徽的酒品牌還不止于此:明光特曲、種子酒同樣如雷貫耳。它們都是濃香馥郁的淮北濃香的絕佳代表。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東地區(江西)
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西人,此刻隆重地向大家介紹江西特色香型——特香型。特香型的緣起,與名酒品牌四特有關,它最大的特點是以整粒大米為主要原料,以中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這在以高粱為原料的濃香、醬香型酒中確實是獨樹一幟,別具特色。不過,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四特酒才是特香型,事實上,上世紀八十年代,省內有很多酒廠(如南昌酒廠、臨川酒廠)都在生產特香型酒。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東地區(山東)
山東酒之豐富,遠不止名單所列,有獨具山東芝麻香風味的景芝白干,更有根植于水滸文化的景陽春酒(景陽春酒與景陽崗還生出不少爭議,容未來再敘),古貝春、洛北春更是作為地域名品而被山東人津津樂道。不僅如此,山東曾產醬酒,且品質一流,云門陳釀的醬香風味得益于茅臺工藝,卻不失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此外,很多人都不知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山東景陽岡酒廠生產出一批真正的賴茅酒,被譽為山東茅臺。
華北地區(京津)
明清時期,昌平、延慶、通州等地均有私家酒坊釀制蒸餾燒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酒的發展借助紅星二鍋頭酒的技藝傳播向郊區酒廠蔓延,一時間二鍋頭在北京遍地開花:昌平的十三陵二鍋頭、通州的向陽牌二鍋頭、牛欄山的潮白河二鍋頭……與此同時,各酒廠在生產二鍋頭之余還生產其它品牌佳釀,如生產永豐二鍋頭的大型酒廠同時生產醉流霞,生產仁和二鍋頭的仁和酒廠還有一款拳頭產品菊花白酒;而生產牛欄山酒廠(曾一度更名為北京市曲酒廠)則生產有北京大曲、北京特曲、華燈特曲等老酒粉們耳熟能詳的北京名酒。
而在天津本地酒有名的,除了津酒、還有蘆臺春和直沽高粱。以津酒為代表的天津酒,酒液無色透明,酒香清芳馥郁,入口甘冽柔和,回味綿長清爽,具有特殊風格。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北地區(河北)
自古燕趙多悲壯之士――善豪飲。河北省是中國釀酒技術的發祥地之一。燦爛的造酒文明,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燕趙文化的一個重要內涵。如今河北酒中,最知名者莫過于衡水老白干,而廊坊酒廠的迎春酒、邯鄲酒廠的叢臺酒、三河縣的燕潮酩可都曾是連續獲得國家優質酒稱號的好酒(迎春曾獲得三屆優質酒稱號、叢臺兩屆、燕潮酩三屆)。湖北徐水,古遂城,相傳是竹林七賢之一劉伶經常飲酒的地方,劉伶醉酒因此而得名。推薦大家讀讀劉伶寫的《酒德頌》,插科打諢、得意恍惚、逍遙肆意,無怪乎劉伶會被稱為“天下第一酒鬼”。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北地區(山西)
山西久為唐虞之地,儒風古樸,飲酒習慣亦明顯地帶有崇禮重義的色彩。而山西人對清香型酒的鐘情程度在全國無省能敵,山西白酒市場上90%的是汾酒產品。當然,山西境內并非只有汾酒生產清香型白酒,六曲香、潞酒都是知名的清香型白酒品牌。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華北地區(內蒙古)
如果您收藏華北地區的酒,卻沒有收藏寧城老窖,那您可能是個假酒粉。1987年8月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題詞贊譽“塞外茅臺”,這對于寧城老窖而言,可是極高贊譽。
而產于赤峰的向陽陳曲則有著百余年的歷史傳承,其釀造史可上溯到清代的“乾尉興”燒鍋。不過很可惜,無論是寧城老窖還是向陽陳曲,在而今都未能逃脫被北京公司收購的命運(寧城老窖被北京順鑫農業收購,向陽陳曲所在的赤峰酒廠則被北京燕京啤酒收購)。
東北地區(黑龍江)
從古至今,大部分黑龍江人喜歡喝酒驅寒,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地方名酒。在黑龍江,不僅有兼香型的玉泉酒,更有醬香型的北大倉和龍濱酒。哈爾濱老白干更是曾被著名白酒專家周恒剛譽為“干凈,棗香味”,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棗香味的酒到底是一種怎樣神奇的味道?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東北地區(吉林)
東北人豪爽,長春人喝酒更豪爽,無論是酒杯還是酒量。吉林省本地白酒不少,榆樹錢、德惠大曲、洮南香、洮兒河都是當地人耳熟能詳的品牌,早年,東北的酒以特產紅高粱為原料,釀制出的白酒別具北方風土。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東北地區(遼寧)
據說在遼寧,酒無處不在,聚會頻繁,人數不定,所以形成了很有趣的飲用規律:小聚會時消費者喜歡喝50度以上高度的白酒,感覺夠味兒過癮;而大聚會因為敬酒多,往往喝得很多,很難控制酒量,于是就青睞38~42度的低度酒,因而有了“不到東北不知道酒量太小”的說法。上世紀八十年代,遼寧名酒品牌不少,其中金州曲酒、遼海老窖更是多次在國內斬獲嘉獎。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西北地區(陜西、甘肅、新疆)
相比較西南川貴地區,西北地區的名酒確實無法在數量上取勝。不過,這并不代表西北地區沒有好酒,陜西的西鳳和太白、新疆的伊犁特曲,可都是響當當的名酒品牌,最重要的是,這其中很多不少品牌由于早期產量不高,歷經時代消耗,越來越稀少。因此如果說您收藏了一瓶八十年代的伊犁特曲或是帶有飛天風格的隴南春酒,那絕對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從左至右按名單順序)
等等,您是否發現好像還忘了點啥?——當然是我們的寶島臺灣!最開始的臺灣,本土只產米酒,遇到重大場合的時候,則需要從大陸輸入白酒。1949年,從來沒有生產過白酒的臺灣望洋興嘆,為了釀造出地道的中國白酒,他們集思廣益、建窖池、研制大曲,并在金門建金門酒廠(原名:九龍江酒廠),連江建馬祖酒廠(原名:中興酒廠)。
近幾年,臺灣的老酒收藏價格同樣一路看漲,尤其是那些仿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器形的老酒,更是保留著傳統文化的意趣,不僅有投資升值潛質,還具備藝術觀賞價值,可謂是能喝、能藏、能欣賞的多功能老酒。
(左、中為金門酒廠、右為馬祖酒廠)
結語
從西南到西北,從大陸到寶島,中國的名酒地圖得以在這一篇長長的文章中被繪制。一方水土孕育的是一方特色:江南不少小曲酒以“肥膏”入酒、山西汾酒以地缸發酵、貴州茅臺采用特有的當地產高粱、陜西的西鳳采用特色的酒海進行貯存......中國酒因其特殊的地域自然環境、各地特色的糧食原料、酒曲種類和以及各具特色的傳統工藝,產生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酒種與口感。這種特殊風格的形成,是中國廣闊的地域、氣候、原料、工藝因素影響的結果。
酒之風土,亦見地方風物。有酒,真是一件幸福而幸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