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相對分散、集中度不高,且地域覆蓋范圍極廣。線級越低的城市中,人們對白酒的偏好度越高。紅酒、威士忌等外來品種,通常只在大城市占據一定的市場。
近年來還出現了下沉市場白酒品牌化的趨勢,這其實是一種消費升級。
有一部分原因是,未來幾年中國的白酒市場規模預測增速大概只有10%,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們的競爭會更為激烈,競爭策略之一就是走下沉路線。另一部分原因,是在共同富裕的發展路線下,白酒這種消費品也要變得更加“親民”。
白酒作為食品飲料行業的細分行業,因為口感烈辣在消費受眾整體數量上受限,加上行業產能特別是優質白酒的產能日益稀缺和消費門檻較高,長期看是日漸夕陽的。
另外,以“八項規定”為代表的宏觀調控等,產生的抑制也很明顯。不過中國區域性發展不平衡,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高精尖產業和高新科技布局,經濟上的因地制宜表現明顯,也就導致遵義、宜賓、瀘州、汾陽等地,白酒產業仍然持重。白酒還對當地農業、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和稅收、財政流通有帶動貢獻,目前看一定時期內部分地方對這個產業的依賴性還較強。
行業最終成為夕陽產業,還需要比較長時間的過程。無論行業如何,并不影響飛天茅臺成為液體黃金。
為什么在外資大規模買入之前,茅臺股價表現一般,而外資建倉之后國內機構卻瘋狂撲向茅臺?
茅臺股價的加速上漲不由得讓人想起股價操縱行為(俗稱坐莊),因為茅臺股價的上漲不符合正常的投資邏輯。有人說買茅臺股票是因為它的產品好,但問題的關鍵是,茅臺股票不是新股,茅臺2001年就上市了,2015年之前為什么股價一直沒有超過200元?最近幾年的業績增速明顯低于前幾年,股價卻加速上漲?
外資占茅臺股份的比例不到10%,似乎難以撼動股價走勢,但茅臺的股份結構有些特殊,大股東持有的股份超過60%,因此,外資實際控制了茅臺流通股的比例超過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