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在《觴政》中說:“歡之候,十有三:得其時,一也;賓主久間,二也;酒醇而主嚴,三也;非觥不謳,四也;不能令有恥,五也;方飲不重膳,六也;不動筵,七也;錄事貌毅而法峻,八也;明府不受請謁,九也;廢賣律,十也;廢替律,十一也;不恃酒,十二也;歌兒酒奴解人意,十三也。”可見酒的品飲方式多種多樣,品酒要得人、得時、得景、得氣(氛圍)。
獨酌
獨酌的其中滋味,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例如,杜甫《獨酌》:“步履深林晚,開樽獨酌遲。”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陸游《獨酌》:“一榼芳醪手自斟,從來戶小怯杯深。已於醉醒知狂圣,又向淳漓見古今。”
群飲
群飲,即大家聚在一起同樂喝酒),也就是聚眾飲酒的意思。然而在西周,群飲等于犯罪。《尚書·康誥》:“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
到了后來,群飲變成一種彰顯兄弟義氣、朋友情誼、慶祝節日的行為,或是文人的一種高雅樂趣。《新唐書·劉克明傳》中有記載:“帝獵夜還,與克明、田務澄等二十有八人群飲。”王安石《寓言九首》:“詵詵古之士,出必見禮樂。群游與群飲,仁義待揚搉。”陸游《道上見村民聚飲》:“市壚酒雖薄,群飲必醉倒,雞豚治羹胾,魚鱉雜鮮槁。”
對飲
古人的對飲大多是在與友分離話別,或是老友、知己相見互訴衷腸的場合。
錢起《長安落第》:“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晁說之《題邵武軍泰寧縣葉恪循道清風樓》:“對飲伴明月,故人念疇昔。”鄭剛中《十月初夢寄良嗣詩三句云相思一載馀身共遠夢》:“武昌分別處,江岸倚籃輿。對飲三杯后,相思一載馀。”
熱飲
熱飲即用火或熱水將酒溫熱后飲用,常喝熱飲對健康大有裨益。
中國歷史上和溫酒有關的橋段很多,都極具英雄豪情。如《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從此名震各諸侯”;“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苦辣酸甜都在喉”。
有關溫酒或熱飲的詩詞也不少。唐代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歸》:“夜歸不到應閑事,熱飲三杯即是家。”宋代王炎《與舍弟飲》:“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
冷飲
冷飲即先以冷水澆淋酒壇外壁,使其降溫,然后才開始飲用,此法一般在暑天使用。
冷飲大約起源于商代,當時的富貴人家已知冬日鑿冰貯藏于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設有專管此事的“凌人”。春秋末期,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橫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古人尚冷飲,有詩歌為證。宋代黃庭堅《清平樂》:“冰堂酒好,只恨銀杯小。”辛棄疾《臨江仙》:“被翻紅錦浪,酒滿玉壺冰。”
野飲
野飲即崇尚自由,向往大自然,在野外飲酒。
唐代僧貫休《相和歌辭·野田黃雀行》:“高樹風多,吹爾巢落。深蒿葉暖,宜爾依薄。莫近鴟類,珠網亦惡。飲野田之清水,食野田之黃粟。深花中睡,土孛土里浴。如此即全勝啄太倉之谷,而更穿人屋。”
蘇軾有一首專門寫野飲的詩《浣溪沙·野飲松下》:“羅襪空飛洛浦塵。錦袍不見謫仙人。攜壺藉草亦天真。玉粉輕黃千歲藥,雪花浮動萬家春。醉歸江路野梅新。”
室飲
室飲即室內飲酒。袁宏道的《觴政·十五之飲飾》將飲酒環境概括為十六個字“棐幾明窗,時花嘉木,冬幕夏蔭,繡裙藤席”,體現出室飲的清雅古樸之趣。宋代白玉蟾《贈夏知觀》有云:“未還風月煙霞債,又主香燈粥飯勞。捲雪樓前更襏襫,駐云堂內飲蒲萄。”
此外,按飲酒量的大小,還可分小酌與狂飲;按飲酒的時間,可分為卯飲和夜飲;按飲酒的方式和狀態,還有顛飲、裸飲、雅飲、樂飲、飲乖、沒飲、飲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