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交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無論是微商還是拼團、社群、跨境、平臺類電商,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現象,每一種業態都在“野蠻生長”中。今天我們來聊聊繁榮背后的那些事兒。
所有的電商,歸根結底就是兩件事,即流量和轉化率。大家傾其所有去找到更多的流量,然后通過相應的手段來把流量變成銷量。無論形式是什么,但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
如今的社交電商,除了囤貨制微商之外,大家獲取流量的邏輯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低價。君不見拼多多,動輒是9.9買輛車;和云集類似的社交電商平臺也都是名牌打折、限時促銷這些低價策略的高手。
大家都想通過低價的方式來訓練顧客的習慣,有了基礎之后再做模式的調整。因為這樣的方式已經被淘寶驗證過了,老百姓占便宜的心態也已經被大家摸得很清了。所以,今天的玩家們還想沿著既定的路線走下去。
低價的消費群體永遠是沒有忠誠度的,除非你一直低價下去。但這又是賣家所沒有辦法做到的。從大邏輯上說,這可能是一個不太成立的商業模式。換句話說,過去的成功經驗今天未必還能有效。
最近幾年,大佬們都在提新零售,關于新零售,見仁見智。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新的地方在于體驗和效率。低價或許會是一種優化體驗的手段,但規模化的低價又如何保證品質、售后?
再看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瑞幸咖啡,他們未必是最低價的,但為什么會如此受歡迎?這些新零售賣場有好的產品,有貼心的服務,有快速的派送……老百姓最終消費的一定是產品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所謂的低價。
無論是體驗還是效率,這些新零售的代表都做到了極致。這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向,這是真正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模式。
反過來再看社交領域的各種賣貨方式,有誰能夠解決好體驗和效率的問題?如果不是從根本上解決消費者的深層需求,即便是表面繁榮一陣子,又能如何?
最近在跟一些品牌商聊微商的時候,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受,那就是“變革”。過去是純賣貨的思維,想盡一切辦法找到一些信任你的人,然后把貨賣給這群人,也不管大家需不需要你的產品。這顯然是不科學的。
微商的最大價值在于跟終端客戶的交流機會、信任基礎,那么,你想要賣貨給別人的時候,你如何來解決體驗和效率的問題。
假設一個做母嬰的微商代理,Ta的標簽不是微商,而是育兒達人,Ta掌握了大量的育兒經驗,Ta能幫助身邊的寶媽解決一些育兒方面的問題。如果所有的微商代理能夠把服務進行前置,把交易后置。這會是怎樣的體驗?
如果每一個微商代理都是一個個的專家、達人、KOL,他們身邊一定會聚集一批忠實的顧客。作為平臺方,你只用想辦法去賦能這些代理即可。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微商運營模型。
未來,所有的賣家都應該考慮清楚這兩個問題,如何提升客戶的體驗,如何提升服務的效率。否則,所有的繁榮都將成為泡沫,進而被更好的模式所取代。
微商是一個好模式,但這個社會太功利了,每一個從業者都想快速致富、一戰成名,但拔苗助長的做法對于最終的目標來說,一定是背道而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