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莊園天氣炎熱干燥,適合葡萄的生長和成熟,一般來說每年收成量非常大。阿根廷最有系統的葡萄園和酒廠均是由意大利和法國兩國的移民后裔設立的。葡萄品質中的馬爾貝克在阿根廷有近乎的表現,阿根廷葡萄酒剛勁、濃郁,極具特色。
高海拔
說到特點,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阿根廷有這樣一場不成文的競賽,那就是酒農之間攀比的不是汽車或房子,而是葡萄種植的海拔高度。
許多葡萄園都在海拔900米以上,兩三千米也不是稀罕事。一些精品酒商甚至在酒標顯眼處標上了精確的數字吸引消費者眼球。
事實上,這個國家葡萄園所在的海拔高度令人難以想象,通常介于700米到1400米之間,平均海拔高過900米以上。在北部的salta省內,甚至高達3015米。這樣的高度控制下,夜間氣溫經常會降低到得以種出味道濃厚且顏色深沉的葡萄來釀紅酒。而在更冷的地區,特別是北部,還可以種出香氣芬馥的白酒品種。干燥的山風讓葡萄病害幾乎絕跡,通常也不需要嫁接,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葡萄園的平均產量可以達到別處無法達到的高產量。所以有人說,阿根廷葡萄酒所展現的濃郁風味并不是來自土壤,而是受惠于氣候條件,包括強烈的日照、干燥的空氣以及因為較高海拔而產生的日夜溫差。這里的葡萄園一天之內的溫差可達到20℃,屬全球之最。
葡萄酒就像果汁飲料
在阿根廷無論男女老少,都不乏驚人的酒量,無怪其已經成了葡萄酒的第六大消費國。
也許你是一位能夠喝下整瓶白酒的“酒仙”,但面對把葡萄酒當水喝的阿根廷人,恐怕也只能徒呼奈何。雖說好酒是要品的,但阿根廷人從小喝葡萄酒長大,對于他們來說,葡萄酒就像是果汁飲料,甚至是水,一高腳杯的葡萄酒,一般一口下去就是1/3,兩個人對酌,往往前菜階段就已經開了第二瓶葡萄酒,所以往往杯碰過之后,阿根廷人就會非常自覺地一杯接著一杯一直喝到飯后。
馬爾貝克
阿根廷是世界上種植馬貝克最多的地區,它幾乎成了阿根廷的標志。
馬爾貝克的故鄉在法國,這個“黑色葡萄酒”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19世紀60年代初,一場葡萄根瘤蚜蟲災害席卷法國、蔓延歐洲,持續了近半個世紀之久,歐洲大陸的葡萄園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后經嫁接美國葡萄砧木才得以起死回生。而偏居“新大陸”的馬爾貝克卻躲過這場災難,幸存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喝一杯阿根廷的馬爾貝克,其實是在品嘗一種失傳的味道,也即150年前的葡萄酒的原始味道。
有報道分析之所以馬爾貝克有如此大的驚人變化,是因為氣候的造化,南美的主要山脈安第斯山脈隔出了兩個國家,一邊是智利,一邊是阿根廷,山脈擋住了風同時也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水氣,使得阿根廷的葡萄酒產區非常的干躁,葡萄種植跟新疆一樣都需要灌溉,但這里日照相當的充足,早晚溫差大,非常有利于酚類物質的積累,這種酚類物質包涵著很豐富的我們通常講的有利于心血管病的物質,而且單寧相當的成熟,使得阿根廷年輕的紅葡萄酒喝起來都很可口,尤其是南美溫暖的氣候條件造就的甘美甜潤口感的葡萄酒,的確很適合于中國人的口味。
阿根廷馬爾貝克紅酒通常具有紫羅蘭、黑莓、李子、櫻桃、香草和松露的香氣,陳年馬爾貝克會呈現黑胡椒、巧克力、咖啡和煙草的深邃味道。酒體介于赤霞珠和梅洛之間,既有赤霞珠那種挺拔高大的結構,又有美樂那種圓潤豐滿的韻致,整體風格兼具赤霞珠的冷峻和美樂的嫵媚,就像你昨天晚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邂逅的那位神情凝重但又激情似火的探戈女郎。當你為加快酒香的釋放而搖晃酒杯時,那旋轉著的深紫寶石紅酒液,多么像她飛舞的裙裾!在杯壁上滑動的“酒腿”(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較高的標志),多么像她閃爍穿梭的令人傾倒的長腿!
今天,馬爾貝克的回歸不僅要歸功于阿根廷,也要感謝那些葡萄酒作家們的大膽預言;知名的羅伯特帕克就曾放言:“到2015年,這個被長期忽視的葡萄品種將穩固的列位于優質葡萄酒的圣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