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適量飲酒,有益身體健康,過量飲酒,損害身體健康。那適量和過量是如何定義的呢?就像我們看美食節目,廚師挖一小勺鹽撒到菜里,說加適量鹽,這個適量具體指多少克,廚師可能也不知道,但這不妨礙我們吃到這個菜的時候覺得好吃。
就像很多人喝酒只喝糧食酒,是因為覺得“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那這句俗語又作何解釋呢。因為酒的酒體、香氣、口感都是與酒的發酵工藝、原料及其蘊含的微量成分有密切關系。
赤水河
茅臺酒的釀制有一項工藝叫“12987”,意思是從端午開始制曲,待重陽下沙,在這1年生產周期中,要經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多年貯存,再精心勾調,一瓶茅臺酒從原料進廠到出廠,至少需要5年。并且長期貯存除了會讓口感變得更佳之外,也會讓游離的酒精分子越來越少,對身體的刺激也越來越小。
也正是解答了為什么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的原因,茅臺鎮的氣候、濕度、溫度,赤水河的水,紅纓子高粱,長久使用的窖池都蘊含著獨特的微生物,正是這些原本就無污染純天然的原料,才能釀出來飛天茅臺這種享譽中外的白酒。
很多人在質疑喝酒有益身體健康,是因為大家覺得乙醇傷肝,所以覺得喝酒傷身。但我們身體是有解酒酶可以自動吸收分解酒精的,大部分酒精都是通過肝臟內的解酒酶被分解代謝掉的。像《本草綱目》等醫書中也相關記載,“酒,天之美祿也。麥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也證明了適量飲酒是有益身體健康。
本草綱目
“國酒茅臺,喝出健康來”,正是這句廣告語,讓喝茅臺有益身體健康這件事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雖然很多專業醫學人士并不認可,但是茅臺酒中的諸多微量成分等對身體的好處是有跡可循的。有兩件很有意思的歷史事件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1939年,茅臺組織酒廠制酒車間和酒庫的40名職工進行體檢,他們因為生產和工作的需要,幾乎每日都要飲用茅臺酒。而且他們的平均工作年齡均已超過10年,工作時間最長的有37年。但體檢報告很令人驚奇,除了有一位原本就患有肝炎的職工,體檢結果是肝硬化外,其余39人的身體都很健康,肝臟無任何病變。
茅臺酒廠
2001年,茅臺準備上市之前,再次對職工做過統計,從1951年到2001年期間,統計去世員工死亡原因,僅有三位是因為肝病,恰巧這三位竟然都不飲酒。
目前,中國白酒市場品牌林立,競爭激烈,但茅臺依舊穩穩占據著白酒老大的位置。這并非一日之功,從“國酒茅臺”到“貴州茅臺”,從僅供國宴到人人能都買,看似變了,其實沒變。茅臺是否是中國最好的酒,我們無法以一家之言做評斷,但它肯定是中國“最貴”的酒。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購買茅臺,不單單是為了自己飲用,更多的時候是有目的性,比如饋贈好友,比如宴會商談,比如收藏價值等方面,都是需要茅臺來實現的。
茅臺無論是歷史、文化、背景,還是如今的品牌、形象、價值,是歷史的選擇,是時代的發展,更是消費者認可以及肯定。
最后提一句,過量飲酒有害身體,唯有理性飲酒,適量飲酒才能有益身體健康。
(作者劉瀟,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