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不僅斬獲今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
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也拿到最佳男配角。
——而這些我們都不在乎。
我們關注的當然是:阿里扮演的音樂家Don Shirley,要求每天晚上都喝一瓶Cutty Sark,也就是順風威士忌。
他為什么要做這樣的選擇?
為什么是Cutty Sark?
首先我們要說,Cutty Sark作為重要的道具,出現在劇中,非常符合史實和邏輯。
那是因為,在電影中故事發生的時間,1962年,
Cutty Sark是最受美國人喜愛的威士忌。
在真實世界的1961年,它成為第一款在美國年度銷量超過百萬箱的威士忌。
不分種族和階層,大家都愛它。
而這,得益于他們在禁酒令(Prohibition)時期——世界酒飲經濟史上最著名的黑天鵝事件——所奠定的堅實基礎。
1920~1933年,美國在全國范圍內禁止釀造、運輸和銷售含酒精飲料。
禁酒令時,緝私人員把追查到的酒整桶倒進下水道。
但在此之前,美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酒精市場,酒鬼數量龐大。
——管你怎么禁,他們當然還是要喝酒的。
而且想盡辦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本事在海外定居的,二話不說就搬出去了。
比如海明威,在禁酒令時期先后在加拿大、法國、古巴居住。
至于中上層階級,尤其是住在邊境附近的,每到周末就往加拿大、墨西哥、古巴跑,喝得醉醺醺地再回來。
但上述兩種人畢竟是少數。
更多的本土屌絲酒鬼,則必須靠走私進來、或者私釀的酒解饞。
(禁酒令時期的私釀者,通常是幾個人小團隊,用簡陋器材在深山老林釀酒。通常只在夜晚工作,因此私酒又被稱為“月光威士忌”(Moonshine)。)
一開始,私酒販子們都“規矩”做生意,
除了不交稅以及要躲避緝私人員,其他都和正經生意無異。
后來,海關和緝私人員的盤查愈加嚴格,走私成本劇增,
大家就開始想辦法省錢了。
除了提價以外,以次充好、摻水、摻焦糖、摻假酒等手法層出不窮。
在這片法外之地,威廉·麥科(William McCoy)船長是一股清流。
因為他堅持不用以上的下三濫手段,只走私品質最好的酒;
此舉為他贏來“The Real McCoy”的諢號——這其實是個固定用語,指“真品”或“上品”。
而在這段時間,英國皇家御用酒商百利兄弟公司敏銳地洞察到美國市場的需求:
經過多起的假酒中毒事件,美國人反而害怕那些深顏色的高年份走私烈酒,
因為禁酒令以后,也就沒有了對酒的質檢,誰知道深顏色是在橡木桶陳年而來,還是假酒加了焦糖呢。
因此百利兄弟公司推出了一款本身就顏色清淡、而且沒有加焦糖色的調和威士忌——
Cutty Sark。
用來走私到美國。
歷代Cutty Sark蘇格蘭威士忌的酒瓶,最左邊的是禁酒令時代的版本
他們最倚重的走私者,當然就是最有口碑的“The Real McCoy”,威廉·麥科船長了。
而這批酒一登陸美國地下市場,立刻大受歡迎。
酒色淡,又不加焦糖,外觀上就跟那些真假難辨的走私威士忌拉開了差距。
酒色淡,意味著陳年時間短,風味不會復雜,但是原酒里很多清新的水果芳香就保留下來,
正合美國人的口味。
然而好景不常,半年以后,麥科船長就在一次走私活動中被捕,并被判監禁9個月。
據說他被抓的時候就在走私Cutty Sark。
但是這款酒在美國的聲譽已經建立起來,整個禁酒令期間,銷量反而節節增長。
到1933年禁酒令解除,Cutty Sark馬上開啟了正式進口美國的工作。
而他們要做的,也就是把在禁酒令時期奠定的聲譽繼續延續下去。
所以如上文所說,在禁酒令結束后還不到30年,也就是1961年,
他們成為了第一款在美國年銷量破百萬箱的威士忌。
在《綠皮書》里的1962年,富有的鋼琴演奏家喝它,中下階層的意大利移民喝它,底層的黑人貧民也喝它。
非常符合史實。
據我所知,Cutty Sark出現在劇里,不是植入廣告,而是劇組的選擇。
也說明,劇組對歷史細節,摳得相當準。
劇中出現的Cutty Sark酒瓶也是1960年代的版本
看看正面的、真實的1960年代Cutty Sark酒瓶
就連他們用的酒瓶,也是1960年代的老版Cutty Sark酒瓶,這也非常準確。
就這一點,已經遠勝大部分的劇組。
(Cutty Sark出現在本文,也不是植入廣告,而是我的選擇,所以請Cutty Sark中國區代理看到本文后,往我的賬戶充值,最低五毛,不設上限。)
但這里還是有一處硬傷:
酒的顏色不對。
從其誕生時開始,一直到1980年代,Cutty Sark的主要賣點基本沒變:
淡色、簡單、清新、果香、易飲。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它不加焦糖色。(當然,現在也加了。)
雖然肯定會有偏色,但1960年代的Cutty Sark隔著酒瓶就是這顏色了
因此酒體一直呈現很淡的金色。
所以,劇中的Cutty Sark濃得像茶一樣的顏色是要鬧哪樣?!
是吃桶太深還是加了焦糖?
反正一看就是假順風啊。
剛給導演加的雞腿,在這里得罰掉。
但是除此以外,出現在劇里的Cutty Sark,非常恰到好處,沒有任何違和感。
然后,請綁好安全帶,接下來是反轉了:
以上全錯。
Cutty Sark千好萬好,完全符合時代背景,出現得合乎邏輯。
但是唯一的問題是:
現實中的鋼琴演奏家Don Shirley,他愛喝的威士忌不是Cutty Sark,
而是芝華士!
去演出確實是每晚要喝一瓶。
而這個信息來源是Don的侄女:Maureen Shirley。
可以說可信度非常非常非常高了。
此外,他侄女還指出了劇情的幾點小問題:
Don Shirley和他弟弟,也就是Maureen Shirley的父親,聯系一直非常緊密,沒有像劇中所說的那樣疏遠過;
Don Shirley一直喜歡吃炸雞,而且很早就會烹飪炸雞,不可能由一個意大利人教他吃炸雞;
他也絕對不會隨手把炸雞骨扔到車窗外。
(當然,對于全劇來說,這些真的是小節。)
《綠皮書》還同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而編劇之一,就是劇中主角Tony Vallelonga在真實世界的兒子:Nick Vallelonga。
Nick Vallelonga在創作這出劇本的時候,在Don Shirley生前與他談了很多,為劇本進行取材。
Don逝世以后,Nick繼續創作劇本,卻沒有與Don的家人再聯系。
他聲稱:“Don希望我別跟任何人談起這段往事,因此我不想違背他的心愿。”(邏輯上,這話大有問題,如果Don不希望更多人知道這段往事,他怎么愿意把它拍成電影?)
Don的家人直到電影公映才知道Nick Vallelonga的關于Don的創作。
因此兩家人通過媒體打起了嘴仗。
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我們是遠在萬里的吃瓜群眾,而且我們知道的細節也太少了。
只是,在現實中如此要好的兩人,他們的友誼還被搬上大屏幕,名留青史,
他們的后人卻因為這電影鬧起了矛盾。
也真讓人唏噓呢。
作者簡介:
黃山,美酒專欄作家,運營微信公眾號“飲家Drinkers”,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關于酒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