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是要從春秋時代說起……
在楚國宛地三戶,也就是今天的南陽淅川縣滔河鄉,出了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商人。
他,就是范蠡,也是后人口中大名鼎鼎的“商圣”陶朱公。
他先從政后從商,不僅家財萬貫,贏得美人歸,還拯救百姓于水火,促進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簡直就是“人生贏家”的最佳楷模。
話不多說,馬上走進范蠡的傳奇人生!
功成名就瀟灑去,
古今誰是第二人?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終于打敗吳王夫差,并率軍北渡淮河,迫近齊晉,號令中原,橫行于江淮,諸民畢賀,勾踐號稱霸王。
越王勾踐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兩個重要的謀臣輔佐他。一為范蠡,一為文種,二人為勾踐謀劃二十余年,終于使越滅吳,雪會稽之恥。
吳國被徹底滅亡后,勾踐舉行慶功宴,分封功臣,范蠡官至上將軍,僅于勾踐一人之下。
但是此時的范蠡十分的冷靜,他想:勾踐為滅吳稱霸,不惜群臣生死;現在如愿以償,怎肯歸功臣下?雖然自己被封為上將軍,但是,“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共患,難以處安。”現在既然功成事遂,不如急流勇退。
于是,范蠡毅然向勾踐請求“退休”。然后立即悄悄打點行裝,帶著家小,駕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
范蠡剛一跳出是非之地,就想到風雨同舟的文種。
他從齊國寫信給文種說:“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大意是說:飛鳥射殺完了,好的弓箭就會被收起來。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獵狗就會被煮掉。越王為人陰險,工于心計。可以與他共患難卻不能同享樂。你為什么還不快離開呢?
文種在收到信后便稱病不上朝,但最終仍未逃脫賜死的命運。
泛五湖,出三江
兼具盛名天下財
范蠡引退后,攜妻兒與弟子、門客乘舟浮海到達齊國海濱,改稱鴟夷子皮,在海濱耕作,圍海煮鹽,捕魚養殖。經過苦心經營,終于積累資產達數十萬,名聲遠揚。
齊國君王看到范蠡賢能,便請他出任齊相三年。范蠡兢兢業業,帶領齊人耕種樂業,他“富好行德,樂善好施”,名聲也越來越大。
范蠡感嘆:“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相,這都是普通人最得意的事了,長久地享受這種榮譽不好呀!”于是范蠡歸還相印,悄然把財產分給親戚鄉鄰,只帶少量財物一次不辭而別。
從齊國辭行后,范蠡到了山東定陶,定陶當時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商業往來頻繁。他認為定陶是天下的中心,是交易買賣、互通有無的商業要道。在此謀生置產,可以致富,于是自稱陶朱公。
范蠡做生意講究薄利多銷,賺錢只賺十分之一的利潤,看準行情買賣貨物,貨物的買入和出售都很謹慎,不久家產已達上億計,富比王侯。
受益匪淺
范蠡經商秘籍與君共勉
非商人出生的范蠡,為何經商屢獲成功呢?
首先,他重視誠信經商。他強調:“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意思是要合理地貯存商品,加速資金周轉,交易貨物時要保證質量,不能以假冒偽劣商品欺騙他人。腐敗的食物絕不能存留,以免進入市場。商家要遵守商業承諾,不囤積居奇,不坐地起價。
為了保證商品的質量,范蠡提出進貨時一定要嚴格把關:“貨物要面驗,濫入質價減”、“優劣要細分,混淆耗用大”、“貨物要修正,散漫查點難”等。
其次,范蠡重義輕利、富而好德。 在十九年的經商期間,他曾經三次賺到錢財千金,而他每次都把這些錢財分給貧賤的窮人。
此外,他還無條件地把經營的經驗、養殖的技術等傳授給別人。比如《齊民要術》中曾記載魯國一個叫猗頓的貧窮之士向范蠡請教致富之術,范蠡就讓他養五種家畜。果然,猗頓很快致富。
第三,范蠡有著敏銳的商業眼光。 比如,他認為由于供求上的有余和不足,促使物價有貴賤變化,因此,應隨時掌握社會余缺及需要;比如,他認為農、工、商三業,均有各自的重要地位,但又相互關聯,只有米谷價平,農工商才皆可獲利,這是治國理財的大道;再如,他懂得要及時周轉囤積貨物,物貴時要及時出手,物賤時要及時買進等等。
范蠡83歲時,由子孫后代持家。子孫們都依據其方法,繼續打理著生意,達到了家財萬貫的程度。當地及后世的人們,在談論推崇富有之人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陶朱公,并對他贊不絕口。
直至現在,仍有不少的商號,把“陶朱事業”的字匾掛在店內,以示他們從事的職業像陶朱公那樣有商道:富而行其德!
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作為中國歷史上“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富以濟貧”的千古典范,范蠡雖已仙逝千年,但他的精神仍徜徉在天地間,令后人所企望。
謹以賒店豫品,致敬“商圣”范蠡,致敬厚重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