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文化向來推崇“民以食為天”,吃從來都是不可輕視的大事,從古至今自然誕生了許多有名的宴席。這些宴席不只有著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很多還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或寓意。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除了最為熟悉的滿漢全席外,還有哪些古今名宴?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名列中國十大名宴之首,指的是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全席計有冷葷熱肴196品,點心茶食124品,計肴饌320品;菜式有咸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被譽為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周八珍
周八珍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宮廷宴,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張完整的宴會菜單,記載于《周禮·天宮》的“珍用八物”。周八珍是8種菜肴的總稱,分別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肝膋、漬、熬、搗珍,周天子食用的八珍,選料精良,不僅具備烤的技藝,還采用了烘干,腌漬、烹煮及生食加工等多種手法,其做法也被延續至今。
孔府宴
孔府宴是中國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位居中國官府宴之首。它體現了古中國宴席高度的政治性,是當年孔府接待貴賓、襲爵上任、祭日,生辰、婚喪喜壽時特備的高級宴席,是經過數百年不斷發展充實逐漸形成的一套獨具風味的家宴。
鹿鳴宴
鹿鳴宴是科舉制度中規定的一種宴會,起源于唐代,明清沿此,是古時地方官祝賀考中貢生或舉人的“鄉飲酒”宴會。鹿鳴宴曾在唐至明清的科舉和教育文化體系中延續了一千多年,主要是為得解舉子踐行、勵志。
在北宋,鹿鳴宴還相對普及;南宋則更多地強調鹿鳴宴的古禮儀制和政教功能的恢復,但缺少改造和更新,其繁文縟節又加重了地方的經濟負擔,使之難以為繼,故幾成廢禮。
曲江宴
曲江宴始于李隆基時期,是唐時考中的進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故又名曲江會。唐代新科進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之前,上巳為唐代三大節日之一,皇帝親自參加,與宴者也經皇帝“欽點”。
曲江宴按照古人“曲水流觴”的習俗,置酒杯于流水中,流至誰前則罰誰飲酒作詩,由眾人對詩進行評比,稱為“曲江流飲”。曲江宴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野宴活動,從唐中宗神龍年間起,一直延續到唐僖宗乾符年間。
燒尾宴
燒尾宴是唐代長安曾經盛行過的一種特殊宴會。據《封氏聞見錄》云,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級,同僚、朋友及親友前來祝賀,主人要準備豐盛的酒饌和樂舞款待來賓,名為燒尾。
燒尾宴雖然流行的時間不長,僅僅二十年左右的光景,但名氣很大,足以與后世的“滿漢全席”相媲美。燒尾宴上美味陳列,佳肴重疊,其中有58款饌羞留存于世,成為唐代負有盛名的“食單”之一。
文會宴
文會宴是五大名宴中最具文化底蘊的,它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盛文會宴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追求雅致的環境和情趣,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席間珍肴美酒,賦詩唱和,鶯歌燕舞。
不過與其他的宴會相比,文會宴重在以文會友,席間之食品菜點則次之,其飲宴只是手段,起調節氣氛作用,正如六一居士歐陽修設在山亭上的筵席,不過是一些“山肴野味”,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千叟宴
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舉辦過4次,此宴因康熙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康熙帝席間賦得《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千叟宴旨在踐行孝德,為親情搭建溝通平臺,營造節日氣氛,加強友善的鄰里、家庭等關系。
詐馬宴
詐馬宴始于元代,是蒙古族特有的慶典宴饗整牛席或整羊席。這一古樸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諾顏秉政發展為奢華的宮廷宴,如今的宮廷詐馬宴已絕跡,靠全牛也已失傳。1991年8月,伊克昭盟在籌備那達慕大會成吉思汗陵分會時,有關人員查閱了《蒙古食譜》、《蒙古風俗錄》等大量資料,并進行試驗,恢復烤全牛詐馬宴,但與古時的詐馬宴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大宴展出蒙古王公重武備,重衣飾,重宴饗的習俗,較之宋皇壽筵氣派更大,歡宴三日,不醉不歸。赴宴者穿的禮服每年都由工匠專制,皇帝頒賜,一日一換,顏色一致。菜品主要是羊,用酒很多,在這種大宴上,皇帝還常給大臣賞賜,得道者莫大光榮,有時在筵宴上也商議軍國大事,此活動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它是古典筵席的一個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