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人生一串3》開播,
依舊是熟悉的配方,
依舊是熟悉的味道,
旁白響起,
肚子就跟著敲起了鑼鼓。
一集就封神的背后,
是深入百姓餐桌的煙火氣!
“煙火氣”的傳承,
是史書未曾記載的內容,
它可能是飲食,可能是勞作,
也可能是一種生活方式,
是藏在中華民族骨子里的追憶。
兩千多年前,
《國風·豳風·七月》
詩經中最長的一首詩,
便記錄著我們祖輩的“煙火氣”。
《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籜。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風雅三千年"詩經_七月音樂:喵咪文學 - 國學典藏 | 風雅三千年
今天我們不講學術內容,
不講漢儒、宋儒與現代解釋,
只講讀詩的感受,
看一下詩中藏著多少人的追憶!
一起悄悄走進祖輩生活里的“煙火氣”!
現代科技讓生活的發展變化太大、太快了,
從2G到5G也就十幾年時間而已。
但上古時期,
社會發展進化的速度是緩慢而悠長的,
幾百年也不會有太大的生活方式變化。
在這樣的節奏里生活,
后輩容易對先輩的生活方式產生認同感,
而不是現在動不動就覺得老一輩OUT了!
現在,
或許只有在詩歌的品讀中,
我們才會對祖輩的生活產生追憶。
我讀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就會想到母親。
她看到大王星偏西,
夏季的酷熱慢慢減退,
知道九月秋季即將來臨,
便要開始在燈下趕制冬衣。
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
母親的關愛,樸素而充滿溫度。
讀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便會想到我的父親。
每年春耕之時,
和父親一起翻田耕地,
光著腳在農田里踩踏春泥。
父親人狠話不多,
卻默默承擔起一家的溫飽。
讀到: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
仿佛看到春日里,黃鸝鳴唱,
養蠶的姐妹一起去采桑葚,
談論著自己心儀的“公子”,
不禁感慨少女情懷總是詩!
讀到“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就又想起我的爺爺,
想起他在不同的季節,
從事不同勞作的樣子。
讀到“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便會想到祖父喜歡吃的野菜,
想到祖父曾講起的大饑荒,
又有多少人借野菜野草裹腹。
讀《國風·幽風·七月》,
更像在看一本生活日記,
在看祖輩生活的影像記錄。
而這些記錄里面,
除了滿滿的“煙火氣”流水賬,
還藏著祖輩對生活的思考。
古代是重體力勞動,非常辛苦,
但這種苦,從未將祖輩壓垮。
老人們喜歡說一句俗語:
“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祖輩們敏感地從季節的轉換中,
察覺到生的短暫和死的必然。
從春日耕種,到冬日藏冰,
可以合族歡慶。
勞作如此漫長,歡愉如此短暫。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但是祖輩依舊滿懷熱忱慶祝節日,
殺雞宰羊,為長輩敬酒,
希望長輩可以長壽,希望自己可以長壽。
這便是傳承下來的節日的意義,
不僅僅是對一年勞作的物質獎勵,
更是對生活的精神饋贈。
如果說,
史書是記載宏大、厚重的一面,
詩歌則記載了更為日常、輕盈的一面。
史書寫不到的一面,
詩歌在滋長。
詩歌是另一面的歷史,
它給予我們情感的撫慰,
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
塑造著華夏兒女的樂觀豁達與錚錚風骨,
演繹出中華大地最生動的文明史詩,
馥郁著賒店老酒跨越千年的文化脈搏。
一部《詩經》,頌盡風雅;
一杯濃香,馥郁千年。
謹以賒店老酒風雅頌,
敬泱泱華夏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