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朋之間,時有往還,期會、聚飲、送別、重逢,一般是少不了酒肴的。美酒熱淚,斷腸快語,交織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古人期友,以柬為約,所謂“日中為期”、“雞黍之約”是也。文人墨客,常折柬邀友,以為雅集。觸景生情,邀友聯句暢飲,亦人生一快事。又如林嗣環致紀伯紫柬云:“弟方自外歸,偶有斗酒,雨中無事,窗外青梅一株,梅子累累,正堪與道兄一論當世也。相去咫尺,幸著屐過我為望。”有酒就想起朋友,不只是為酒,嘗青梅論當世,該是多么愜意。
清代人送柬,或一日前,或三日前。漢代有一例約會,是在半年之前,是個例外,摯友不怕山水阻隔,真情不因日長失期。
還有不期而至、盼候即至的,那種時刻的感受一定是很美的。清人夏敬觀有一首題為 《設酒候散原翁,及夜果至,賦此戲贈》的詩,就描寫了這種時刻的感受:
欲持翁來醉一觴,
座中有酒戒先嘗。
李癡饑渴能妨耐,
鄭老眠餐改故常。
已苦索居留盍久,
果酬望歲喜應狂。
入門刪盡寒暄語,
卜晝何如卜夜長。
此刻盼到嘉賓,喜之欲狂,何必贅語寒暄!
朋友之間,心心相印,有時一點異常的感覺,會讓你對朋友牽腸掛肚,以至坐立不安。《莊子·大宗師》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十日不見,想到朋友一定是病了,所以帶上飯食去看望。有時想念朋友,不能親往探望,還要托人捎去食物書信,一展情懷。
著名的古樂府中有一首《飲馬長城窟行》,對這種情懷敘述得有聲有色,耐人尋味: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想念友人,有時情感奔涌,令人難以抑制。有時會身不由己,一定要去見友人一面,立時便要策馬揚鞭而去。《晉書·王徽之傳》記徽之夜訪戴逵,就很真實地記錄了這種心情:
(徽之)嘗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獨酌酒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逵。逵時在剡,便夜乘小船詣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邪?”
戴逵字安道,隱剡不仕。徽之字子猷,為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之子。徽之的行為有些放誕不羈,“時人皆欽其才而穢其行”,但他對朋友的真誠卻是難得的。夜訪戴逵,行船一宿,造門而又不見,確非平常人所為。無獨有偶,北齊高季式比起王徽之,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北齊書·高季式列傳》說:
高季式豪率好酒,又恃舉家勛功,不拘檢節,與光州刺史李元忠生平游款。在濟州夜飲,憶元忠,開城門,令左右乘驛馬,持一壺酒往光州勸元忠。朝廷知而容之。濟州治所在山東濟南附近的茌平,而光州治所在今河南南部,相距千里之遙,豈止是為了一壺酒,還是為了那一份情誼。
朋友之間,既重離別,又喜重逢,都是真情表露的時刻。這樣的時刻,能詩者吟,善酒者飲,多少千古佳句,也就誕生出來。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便是佳中之佳: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情此景,對酒當歌,不飲何待? 又有陳子昂自蜀入洛,友人張筵為之餞行,陳子昂作詩相贈,題曰《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清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南朝沈約有一首《別范安成》詩,寫出了酒筵上的別離之情,也很有意味: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久別重逢,歡娛勝于愁苦,與離別氣氛大有不同,但卻是同樣的情真意切。
《韓非子》中有一個故事說,戰國時代的軍事家吳起,一次在街市上遇到舊時的朋友,想請這老朋友吃飯,而朋友當時有事不能脫身,于是約好晚上在家里招待。到了傍晚,左等右等,朋友一直沒來,而吳起自己也一直沒吃飯,就這樣等了一夜。第二天,吳起專門派人去將朋友尋來,然后同他一起進餐。如此的真誠,朋友一定會十分感動。
老友相逢,舉觴敘舊,感慨萬端。杜甫的《贈衛八處士》詩,十分生動地表達了此景此情: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并非舊友,陌路相遇,也少不了要開懷暢飲。王維有詩《少年行》,寫到一種初逢的情景,由于意氣相得,于是下馬進酒:
新豐美酒斗十千,
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系馬高樓垂柳邊。
交友要慎重,不能沒有選擇,否則只是酒肉往來,沒什么意義。南朝謝不妄交接,門無雜賓,寧可自酌自飲,他有名言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雖難免有自視清高之嫌,但這精神未必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