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酒企都愛年份酒的概念,比如口子窖有6年,十八酒廠有8年,等等。當然,在這些年份酒的概念背后,其實很多消費者并不知道年份酒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是多少年的葡萄酒?或者說一瓶酒是否包含一些儲存了一定時間的基酒,比例是多少?
茅臺酒是純糧固態發酵,從原料種植開始,到生產、儲存、勾兌、包裝,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有機標準實行規范化管理,整個生產過程不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其香氣純屬自然香。茅臺生產周期較長,每年重陽開始投料,同批原料要歷時一年,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再經三年以上存放,最后精心勾兌,整個過程耗時至少五年。所以,普通茅臺酒一出廠,就可以說已是五年的“年份酒”了。(原來,普茅就是標準的5年年份酒)
到過茅臺的人,都會驚奇地發現:茅臺的酒庫比生產廠房還要多,這是因為茅臺酒必須長期陳放。茅臺酒的陳放使用大陶壇,透氣性好,有利于茅臺酒的有機物質繼續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如締合作用、氧化還原反應、酯化反應等,從而更為有效地排除了暴辣、刺鼻的異味雜質,使酒體不斷老熟、醇化,變得柔和,香味成分愈加豐滿、幽雅。
茅臺酒的特殊工藝還有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精心勾兌”,這是建立在豐厚的老酒積存基礎上的。
好的白酒都需要勾兌。一般的企業都是通過制作“調味酒”來保持其酒的質量和風格,茅臺酒與眾不同的是,它有不同年份酒、不同輪次酒、不同酒精濃度的酒,它的勾兌完全依靠和采用不同的老酒來完成,屬于典型的“固態純糧發酵原酒勾原酒”。只有這樣,才了茅臺酒純天然的特點,形成了茅臺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的特風格,所以能夠長期存放(包括出廠的瓶裝酒),越陳越香。
那么,茅臺是如何保障老酒積存的呢?早在茅臺酒生產的作坊時代,人們就一直堅持貯存老酒。一般說來,每年出廠的茅臺酒,只占五年前生產酒的75%左右,剩下25%留作以后勾酒用,就是今天15年、30年、50年、80年茅臺年份酒的物質資源。
15年、30年、50年、80年,這些數字背后意味著什么?
就酒齡劃分而言,有消費者認為,15年的茅臺年份酒,就應當全是陳放期為15年的茅臺酒灌裝的,以此類推,30年、50年、80年的陳年茅臺酒也應當如此。這種看法也能理解,但并不符合茅臺酒的生產規律和物質組成規律。因為不同酒精濃度、不同香型、不同輪次、在不同儲存容器和不同儲存環境條件下的不同年齡的酒,品質會有差異。單純是某一年份、某一輪次的貯存老酒,若未經勾兌,未經嚴格的理化分析,香味組合成分的量比關系會失調,并不好喝。
具體到茅臺酒來說,茅臺酒需要多輪次發酵、長期儲存,標準體系非常復雜,每一輪次都有自己的標準,基酒樣本非常寬泛。因此,茅臺酒的勾兌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過程。要勾兌出色、香、味俱佳,口感風格相對恒定的茅臺酒,要用少則三四十種,多則一百多種,甚至更多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酒體、不同酒精度的酒樣來調配融合。這遵循“精心勾兌”的規律,特定年份的茅臺年份酒都是以該年份的老酒為基酒,再與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酒體的酒相勾兌,最終使之符合特定的口感質量風格。
除此之外,不同批次的茅臺年份酒,因參與勾兌的酒樣不完全一樣,物質組成必然是個變量。為了彼此基本一致的口感質量,茅臺制定了實物標準,以確保各批次酒的質量。
至于為什么以15年、30年、50年、80年作為酒齡劃分的具體標準,是為了讓不同年份的陳年茅臺酒口感品質風格有明顯的差異。這樣,很多長期喝陳年茅臺酒的消費者,不用看包裝,就能準確地喝到不同年份的陳年茅臺酒,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因為年份不同,品質不同,價格當然也不同,真的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