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8到2018,寶豐酒見證了偉大的時代和行業變遷;
從國營裕昌源酒廠到寶豐酒業,寶豐酒經歷了偉大的名酒和豫酒榮耀。
1947年,駐寶豐解放軍首長陳宏達接管宋德修開辦的裕昌源酒館,在合并其他釀酒作坊的基礎上,組建“豫鄂陜邊區第五軍分區酒局”。
當時,生產的寶豐酒主要作為醫療消毒和官兵慶功用酒。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遷駐寶豐,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鄧子恢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指揮了宛東、開封、睢杞、襄樊、鄭州及桐柏江漢等戰役,為淮海戰役和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寶豐酒作為當時的軍需品為解放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1948年10月,寶豐縣人民政府接管“豫鄂陜邊區第五軍分區酒局”,正式建立了“地方國營寶豐縣裕昌源酒廠”,時有職工15人,廠房11間,計220平方米,酒鍋1套,酒壇3個,地缸200個。
成為河南省建廠最早的白酒廠家。也是豫魯蘇皖四省中唯一的清香型白酒。
1955年10月,更名為“地方國營寶豐酒廠”,改回寶豐縣屬,從此寶豐酒廠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50年代,縣人民政府在原“地方國營寶豐縣裕昌源酒廠”的基礎上經歷兩次大規模的擴建及技術提升工作,初步建立寶豐酒廠早期規模。
第一次擴建于1953年,時魯山縣酒廠并入寶豐縣裕昌源酒廠,隸屬省釀造工業公司,后改名為“河南省釀造工業公司寶豐酒廠”。
第二次擴建于1956-1958年,國家投資5.15萬元,興建倉庫、廠房、化驗室和發酵池等,用化學儀器代替人工測試酒醅、酒曲的溫度。
第三次擴建于1966-1967年,許昌地區財政局(寶豐縣行政所屬許昌專區)為寶豐酒廠撥款7萬元,修建廠房和職工宿舍。并次年縣酒廠建成城內第一座水塔啟用,生產規模繼續擴大。
經歷前期數次擴建及技術提升后,寶豐酒生產規模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縣人民政府開始籌備新址繼續擴大寶豐酒廠生產規模。1969年11月26日,在縣城南關籌建新址,歷時6年時間搬遷工程,于1975年初,除原廠址留一個大曲車間外,其余全部遷至新址。
1976年,在新址上先后建成曲房、裝酒車間、裝酒樓、糠庫、發酵池等。電、水、氣供給基本得到解決,生產實現部分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年產量達到1744噸,產值204.8萬元。
新廠區新設備,造就新氣象。寶豐酒的釀造技藝在此期間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
釀酒車間
1980——1984年,國家投資1100萬元,興建機電室、鍋爐房、制曲車間、機械化大曲車間、原料成品倉庫、微波樓、生產指揮樓、辦公樓等設施。
1985年,寶豐酒廠建成科研樓、實驗樓、酒庫樓等,生產規模、工藝進一步得到擴大和提高,當年產值達到1489.7萬元,上繳稅利427.7萬元。1987年,寶豐酒廠是縣內唯一一家全民所有制釀酒企業。寶豐酒廠已成為河南省規模最大的白酒酒生產廠家之一,也是縣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規模的擴大,技術的提升,寶豐酒釀造工藝也獲得國內行業高度認可,各項榮譽紛至沓來。
辦公大樓
原酒庫
2006年,寶豐投資3億多元,進行技術改造和科研開發。2008年,投資300多萬元,對制曲設備、釀造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量;投資600多萬元,將原有貯酒鋁罐全部不銹鋼罐,解決了鋁罐貯酒中化合物對酒質的影響;投資6800多萬元,上馬了萬噸儲酒工程暨配套自動化灌裝生產線,建成后新增1萬噸儲酒能力,5萬噸調酒及灌裝能力;同期大力建設發酵地缸達10萬個,增加54個生產班組,8條自動化成裝線,加大生產,使企業年銷量達20000噸,成品酒產品30000噸,原酒存酒量30000噸;2010年完成產值8.9億元……此外,寶豐還組織科研人員自行研發出地缸發酵溫度控制系統,成功解決發酵溫度控制難的問題,提高了釀酒產量和質量,由此,寶豐逐步成為了集研發、生產、釀造、灌注、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酒企。
制曲樓
地缸
釀造車間
生產區
生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