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期,從年份,從包裝,從標志,從飄帶······從各個角度鑒別茅臺酒,“鑒定”戰士們可謂是使出各種奇門遁甲之術。所謂技多不壓身,茅友公社最近苦心鉆研茅臺酒鑒定方法,又習得一新招——看瓶底,據說是頂級行家專用的鑒別招數。
其實,不同時期的茅臺,不光是瓶身酒標、瓶蓋封膜特征不同,其實連我們最容易忽視的瓶底都是不一樣,只要記住幾個階段的特征,絕對能讓造假人哭著唱征服!今天茅友公社先來介紹一下50年代茅臺酒的瓶底特征。
1.50年代早期
50年代早期時候,酒瓶不能一次制作成功,要把瓶體分為上中下三個部位分別制作,然后銜接起來,度釉燒制而成,稱“三截瓶”。
三截屏初期多為黑色黃色。從上圖可以看出銜接痕跡。瓶體表面粗糙,不規整。
底足四周寬窄不一。露胎,顏色呈灰白狀,看上去瓶體的質地介于白瓷與土陶之間。
2. 50年代中后期
50年代中后期,出現了白瓷瓶茅臺酒瓶。外形潔白美觀,質似凝脂,釉如潤玉,存世量極少,因此,備受茅臺收藏愛好者青睞。
其瓶底特征:露胎質地,瓶底足圈較窄,底內平面上釉。
與白瓷瓶同時使用的還有一種瓶子——土陶瓶。這種瓶子外觀要比白瓷瓶稍粗短一些。
平底特征:
a、瓶底一般不上釉色
b、瓶底有數字或記號,可能是用來區別窯工或作坊,數字記號往往是用上釉工具隨手添加的
c、瓶底平足,多數瓶底為平面,無足圈
d、瓶底外側一般無“倒角”,呈直角型
50年代茅臺酒的瓶底特征已經講述完了,可能有些酒友會疑惑,現在市面上50年代的茅臺酒已經不多見了,為什么還要介紹這個年代的酒瓶特征?其實不然,現在市面上很多50年代老茅臺的高仿酒,稍不留神可能就會被騙,多掌握一些知識,對于鑒定來說,總歸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