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史之中多有醉酒的君王,而在每一位醉酒君王的飲酒典故中必然會有少則一人多則滿朝的勸誡臣子,他們在故事中與酣醉的君王之間是一種很微妙的關系:一方面,他們忠于君王、服從君王,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對于君王的醉酒持有一種強烈的反對態度。而被勸誡的君王在聽到逆耳忠言之后的反應很是不一,這也直接決定了當世和后世史官對他們的評價。在史籍之中,根據具體的典故、故事和當世、后世評價,可以先簡略地分為這樣幾種:有不聽忠言、濫殺忠臣,繼續酣醉酒中的便是暴君;有庸庸碌碌、迷迷糊糊,只知酒而不知政事者便是昏君;有善于納諫、即使聽信忠言者便是賢君。當然,這只是極為粗略的分類,還有許多更為微妙的情況。
當被勸誡的君王在聽到又如醍醐灌頂的逆耳甚至有些刺耳的忠言時,不反對也不聽從,而是保持一種默然相對的狀態,這其中便多了些許變數。如《北齊書·王宏傳》中所記載:“宏除晉陽令加寧遠將軍,頗為顯祖所知待。帝嘗與左右飲酒曰:‘快哉大樂!宏對曰:‘亦有大樂,亦有大苦。’帝曰:‘何為大苦?’曰:‘長夜荒飲不悟,亡國破家,身死名滅,所謂大苦。帝默然。”身為臣子的王宏頗受北齊顯祖文宣帝高洋的信賴,有一次高洋與左右臣子近侍飲酒,喝到盡興時隨口感嘆了一句:真是開心啊!旁邊的王宏立刻上來潑了一盆冷水:是啊,確實是有極大的開心,但也有極大的苦難!在高洋好奇追問的時候,王宏繼續說道:長夜飲酒而不知悔改,導致國破家亡,自己身死而聲名滅,這就是大苦啊。文宣帝聽到之后只是低頭默默不語。彼時高洋心中到底在想寫什么,這是史官沒有寫出來的,我們只能略作猜測:他可能是在思索,也可能是隱忍著怒氣,亦或者是想的更深。
君王的自娛和臣子的勸誡,這其實也是君臣權力關系的一種博弈,臣子頂著“不惜以死勸諫”的賢臣大義站在道德高地上對君王的私人生活施加影響和控制(飲酒一事對于君王來說,除了外交和祭祀場合之外,只要不是沉湎其中荒廢政事,其實都可以算是私人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深意,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杯酒。
醉酒與勸誡,君王與臣子,有著顯而易見的對立,又有著更深層次且天然的依存關系,有值得深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