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活在北京的人們一共喝掉65億元茅臺、15億元五糧液、以及8億元國窖1573
這一數據來自于《北京市酒類流通報告》,這是今年的春季糖酒會期間,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與酒類咨詢公司盛初集團、通達韋思聯合發布的《中國酒類流通行業白皮書》中的一章。
這份白皮書總結了全國14個省市在2018年的酒類流通情況。
根據《北京市酒類流通報告》,北京市場白酒的銷售終端數量巨大,近3萬家餐飲店、1000多家大中型商超、4000家便利店和連鎖超市、近3萬家煙酒店、近1萬多家名煙名酒店,均是白酒接觸到消費者的終端渠道。
2018年北京市場渠道銷售中,以煙酒店為主導,占比達70%,其次是商超渠道,占14%,剩下的渠道被酒店、團購和電商平均瓜分。其中,電商渠道以京東、酒仙網為主,并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目前北京白酒品牌超過200多個,近1000個產品,可見競爭激烈。
從消費占比來看,2018年北京市場以30元產品占絕對優勢,占比高達47.6%,幾乎達到整體市場的一半。
30元以下價位,以沒有包裝盒的“光瓶酒”和低端禮盒為主。
30至100元價位,以中低端禮盒和高端光瓶酒為主,整體呈現增長勢頭,其中以紅星藍瓶、汾酒玻汾為代表的高端光瓶酒增速明顯。
在另一極,300-500元價位的次高端白酒迎來風口,產品升級帶來的銷售增長較快,主要代表包括劍南春、汾酒青花20年、紅花郎10年等。
800元以上的高端白酒,隨著2017年以來茅臺價格提升,國窖1573回歸,洋河夢發力,青花汾酒中國裝、青花郎等進入高端價位,這個段位的銷售規模大幅提升,在整體消費中占比達14.3%。
在北京市場,高端、次高端和中高端產品的消費目前以全國名酒為主。
按照流通價格測算,茅臺年銷量不低于65億元,五糧液年銷量不低于15億元,國窖1573年銷量大約在8億元以上,這三個品牌穩定居于前三。
而在地方酒中有明顯優勢的則是中低端產品,牛欄山、紅星占據了半壁江山。
由于北京對北方市場的高輻射影響,名酒企業均把北京作為全國化布局的重要一環。因此,北京本地的大經銷商也以經營全國性名酒為主。
2016年以來,隨著白酒行業轉暖,北京經銷商毛利呈現上升趨勢。以北京朝批、北京京糖為代表的省級大經銷商在酒類產品的年流通規模分別達到90億元盒40億元,以中恒實信、京糖美麗華為代表的市級大商的年流通規模分別為5億元和10億元。
從白酒消費度數來看,北京市民都挺能喝,白酒在36度至56度均有較大的消費。
生活在北京的人們喜歡的白酒香型也呈多元化趨勢,綜合來看,中低端以清香型白酒為主,中高端以濃香型白酒和醬香型白酒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