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譽為中國酒的源頭,據說在1000多萬年前,生活在雙溝附近的古猿人,吃了自然發酵的野果一醉不醒,成為了我們今天的化石,在1977年它被挖掘出土,經過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生專家的考證,然后被譽為醉猿化石。
其實雙溝鎮真正有史記載的釀酒事件要到1385年,這一年朱元璋下令在離雙溝鎮9公里遠的地方建造主陵,皇帝建陵這是大工程,一年半載也建不完,工期相當漫長,很多皇帝一上位,就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而且建陵墓肯定也需要祭祀用酒,工人和監工肯定也要喝酒,配套設施就出現了,他們開始在雙溝鎮的朱家祠堂建立了酒坊,開始釀造祭司專供酒,這個酒坊的名字,還是明太子朱允炆親自提的,全名全德燒坊,這個時期的全德燒坊主要生產小曲酒。
一直到1732年,山西來的酒師賀氏經過雙溝鎮,一眼就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舉家遷了過來,租用了全德燒坊,我說到這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很多名酒的歷史中,很多釀酒師傅都是走山西,陜西那邊過來的,關于白酒到底是不是山西傳到各地的,我后面會專門做一期視頻來解惑,當時在民間還流傳著諺語,叫會做山西酒,腰無半文天下走,可見當年山西酒師的厲害之處,那么這個山西來的酒師接手全德燒坊以后,就把原始的小曲發酵改了成大曲發酵,還采用了傳統的老五甑工藝,分甑蒸餾,分段接酒、分級貯存,釀出來的大曲酒曾經有“名馳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譽。
那么這兩句詩我在洋河酒志里也看到過,今世緣里也看到過,你要是細細品下去,鴨血粉絲,南京板鴨,徐州把子肉都這么宣傳自己,至于它誕生之初,到底評價啥的?還真不重要,你也查不到,那么全德燒坊在賀氏的經營下,聲名大噪,雙溝鎮大大小小酒坊都開始模仿大曲酒,先后出現了廣盛、永源、隆源等等幾十家釀酒作坊,也讓雙溝小鎮釀酒業發展到了極致,到了1764年,乾隆第五次微服私訪下江南,我說到這大家猜一下,乾隆最喜歡干啥事,拿筆題字,不少商鋪都得到過皇上的恩賜,真是皇恩浩蕩,全德槽坊四個大字就賞賜給了大掌柜,掌柜的得知是當今皇上題的字,就把它當作鎮店之寶,代代流傳一直到了現在。
這個是孫中山寫的
在隨后的1901年,這時候全德燒坊又迎來了一個關鍵人物,她在一次把全德燒坊的名聲推到了巔峰,這個人就是賀老太,賀老太也是山西過來的,只不過她是流亡過來的,一路討飯過來,但她本人精明能干,當時嫁給了全德槽坊的工人賀星垣,在結婚之后,她就鼓勵丈夫聯合當時的張家和夏家一起出錢,收購“全德槽坊”,沒想到這事最后真成了,只不過沒多久,另外兩個合伙人就都退出了,那么全德燒坊就由賀氏獨家經營,當時就改成了賀全德槽坊,賀全德燒坊在賀星垣兩口子的經營下走向了巔峰,巔峰過后就走向了衰敗,在那個時候,很多釀酒作坊的衰敗都是因為戰爭,在抗日戰爭前夕1936年,賀全德燒坊就擁有100多間房子,騾子和馬10多頭,窖池100多口,工人80多,年產原酒100多噸,規模非常大,為了解決釀酒原料的問題。
賀老太還在洪澤湖邊上買了2000多畝地,專門給燒坊供應小麥,豌豆,高粱,這個應該是國內最早的白酒自產自銷,從原料到釀造全部都受管控,不必擔心原料問題,這點簡直是現在酒廠夢寐以的求,不用在從農民手里收購,品控可以更加科學,但隨著侵華戰爭的開始,賀老太一邊打理燒坊,一邊抗日,隨著抗日戰爭的持續,戰略物資足見匱乏,她還把自己家里的2000多畝地捐給了農耕協會,全德燒坊也成了抗日戰爭的落腳點,成為傳遞情報,運輸藥品,討論戰術的根據地,在當時被稱為抗日飯店,一直到了1946年,禿子開始進攻淮北,雙溝鎮陷落,全德燒坊遭到了洗劫,一年之后禿子開始南撤,徐州解放,泗南縣接手全德燒坊,更名為國營泗南縣雙溝酒廠,自此全德大曲香消酒段。
一直到1994年雙溝酒廠又一次注冊了了全德燒坊商標,繼續使用全德燒坊的老五甑工藝,讓全德燒坊走上了煥發榮光的第一步。
那么關于全德燒坊后面的故事,雙溝酒廠和洋河酒廠的愛恨情仇。
持續關注大柚子的白酒江湖。
我們下期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