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糧液的老窖池群
1、窖池釀酒微生態的形成
在特殊的地質、土壤、氣候條件下,在特定的工藝條件輔助下,
糟醅為窖泥積聚優良的功能菌提供營養物質,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有機
酸、醇類、二氧化碳等浸潤滲入窖泥中,逐漸富集起以厭氧的梭狀芽
孢桿菌屬的己酸菌、丁酸菌以及甲烷菌等細菌微生物為主的、以及少
量酵母菌和少量放線菌等與生香有關的功能菌系,形成了特有的微生
物區系。
窖泥中的功能菌反過來促使糟醅正常發酵,這樣就形成“以糟養窖、以窖養糟”的良性循環。一般靠窖壁、窖底的糟醅蒸餾后的酒質明顯優于中心位置的糟醅。窖齡越長、保養好的窖池易出好酒。
2、五糧液老窖泥的感官特征:
灰褐色或黑褐色,夾有黃色漿狀物質;香氣純正,具有濃郁、幽雅的五糧窖香,濃郁的酯香、酒香,香味持久,無其它異雜味;無刺手感、柔熟細膩、油滑,斷面泡氣,質地均勻無雜質,明顯有粘稠感。
五糧液窖池最老窖齡有600多年,并且一直連續不斷地使用,延續至今;最年輕的窖池窖齡也有近20年,總共有3萬余口老窖池。
(四)五糧液大曲的生產工藝
五糧液傳統制曲是將拌好均勻的曲料裝入曲盒,用手壓緊,再用雙足掌從兩頭往中間踩,踩出包包并提出麥漿(俗稱提漿),踩曲要踩緊,特別是四周一定要踩實在,中間可略松,應均勻無裂縫。人工踩曲的曲中部隆起,形似包包狀,因此叫“包包曲”。
1、“包包曲”(中偏高溫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倒壓模制曲技術”
依據傳統人工踩曲的原理進行的創新性集成技術,有利于曲醅成型、提漿、保水保濕和后期培曲管理。
“雙開、高排酒曲發酵室的設計與應用”
繼承和創新了傳統制曲工藝,成功地開發了雙開、高排酒曲發酵室生產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曲藥內在質量,為傳統曲藥規模化、工業化生產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原料:采用軟質小麥,具有小麥固有的綜合色澤和氣味。
潤料:以小麥表面收汗、柔潤,不粘牙為度,潤料水溫為65-75℃、
時間30-60分鐘、潤水量3-6%(潤后小麥含水量14-16%)。
破碎:破碎小麥爛心不爛皮,成梔子花瓣。
通過20孔篩細粉:冷季35±3(%);冷季39±3(%)
拌料:無干麥粉,用手捏成團而又不粘手,冬季拌料用溫水、夏季用冷水,
最后麥粉含水量控制在38-40%。
壓制成型:曲胚成型松緊度基本一致,厚薄均勻,表面光滑,基本無裂紋,
富有彈性,不缺邊掉角,表面無干粉。曲胚重量5-6kg/塊。
入室安曲:培菌室內 地面糠殼厚度6-8cm,曲胚間
距1-2 cm,曲胚與墻壁的空隙≥10 cm,
邊安曲胚邊搭蓋草簾。
培菌:根據曲胚發酵情況,通過適當地開(閉)門、
窗的方式,調節溫度、濕度、排出潮氣。
培菌過程必須做到“前緩、中挺、后緩落”。
控溫控濕:曲胚入室在2天以內不得“排潮”,2-3天以后,必須開窗排潮,
開窗排潮時間和次數根據環境氣溫決定。
翻曲:根據曲胚的發酵情況,在技術指標內決定翻曲時間和堆碼層次,
第一次翻曲時間在入室后的3-7天(熱季3-5天;冷季5-7天),翻曲品溫為
40℃左右,堆碼2-3層,不能“排潮”,翻曲次數不能少于3次。
堆燒:曲胚之間留約3 cm的間距,品溫控制在60-62℃。堆燒后搭蓋草簾
保溫,避免品溫急劇下降。中挺時間5-7天。
收攏:最后一次翻曲品溫35-40℃,把曲胚靠攏,不留間隙,堆至5-6層,
收攏后必須搭蓋草簾保溫,保持后火緩慢下降。
出房:驗收后的成曲塊必須在2日內出室入庫陳化。
出房曲周期:冷季32-35天;熱季30-32天;水份14±1%
陳化:曲塊堆碼整齊,留有間隙,以利通風透氣,
防止曲塊陳化中受潮發燒,堅決杜絕二次
產菌,保證曲的質量。
粉碎:陳化曲儲存期必須達到三個月才可以粉碎,
最長不超過6個月。粉碎后的使用曲粉應在
24小時內發往釀酒車間。
2、“包包曲”的廚房曲質量標準
“包包曲”為獨特的中偏高溫曲,兼具中溫曲和高溫曲二者的優點,培菌過程中“包包狀”最高品溫可達62℃,既有豐富的菌系和酶系,為發酵生香提供動力。采用“包包曲”釀酒是將宜賓獨有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釀酒優勢,最終賦予五糧液酒陳香優雅,曲香豐富的特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