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乃是禮儀之邦,古時的禮節更是上層社會人士的生活規則,囊括衣、食、住、行、言。而酒,更有它一套獨特的文化和禮儀,源于千年而流傳至今。關于酒禮儀今天就簡單科普一下。
把酒臨 風,仗劍江湖,一飲盡山河,再飲吞日月!這是咱們渴望意氣風發的樣子,但往往現實打開的方式是這樣的:
斟酒時,和風細雨。勸酒時,甜言蜜語。喝酒時,豪言壯語。喝多了,胡言亂語。到最后,傾盆大雨......
《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飲酒也需講究禮儀禮節。如何在酒桌上表現得落落大方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飲酒文化禮儀。
古代飲酒文化禮儀
古代客人之間相互交錯敬酒叫旅酬,依次向人斟酒敬酒叫行酒。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席間往往有歌舞助興。
這些古禮堪稱源遠流長,迄今不衰。古人飲酒,就儀禮而言,約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
1、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
2、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之德。
3、然后嘗嘗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
4、最后仰杯而盡。“卒爵”,也就是“干杯”,這是古人的禮。
因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難事。而干杯,今人每說先干為敬,但古人卻是后干為敬。禮記曲禮說“侍飲于長者”,“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意思是說陪侍尊長喝酒,尊長舉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而賓主之間,則是客客氣氣,有節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時總要說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所以敬酒又叫“為壽”。普通為壽以三杯為度。
禮記《玉藻》說,君子飲酒,飲了一杯,表情肅穆恭敬;飲了兩杯,顯得溫雅有禮;飲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進退。這是筵席上禮節的分寸,因為如果酒過三巡猶然不止,量淺的人難免失態。
現代飲酒文化禮儀
一、斟酒
通常,酒水應當在飲用前斟入酒杯。有時,男主人為了表示對來賓的敬重、友好,還會親自為其斟酒。
在侍者斟酒時,勿忘道謝,但不必拿起酒杯。可在男主人親自來斟酒時,則必須端起酒杯致謝,必要時,還需起身站立,或欠身點頭為禮。有時,亦可向其回敬以“叩指禮”。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這種方法適用于中餐宴會上,它表示的是在向對方致謝。
主人為來賓所斟的酒,應是本次宴會上最好的酒,并應當場啟封。斟酒時要注意三點:
1、要面面俱到,一視同仁。來賓坐定,主人斟酒時凡喝酒之人(特殊情況除外)均應人到酒到,不得無緣由的只為個人別人斟酒。
2、要注意順序。可以依順時針方向,從自己所坐之處開始,也可以先為尊長、嘉賓斟酒。
3、斟酒需要適量。白酒與啤酒均可斟滿,而其他洋酒則無此講究,要是斟得過滿無法端杯,顯然未必合適,而且也是浪費。除主人與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宜自行為他人斟酒。
二、敬酒
敬酒,亦稱祝酒。它具體所指的是,在正式宴會上,由男主人向來賓提議,為了某種事由而飲酒。在敬酒時,通常要講一些祝愿、祝福之言。在正式的宴會上,主人與主賓還會鄭重其詞地發表一篇專門的祝酒詞。因此,敬酒往往是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項程序。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頻頻舉杯祝酒,會使現場氛圍熱烈而歡快。不過,要是致正式的祝酒詞的話,則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并以不影響來賓用餐為首要考慮。
三、干杯
干杯,指的通常是在飲酒時,特別是在祝酒、敬酒時,以某種方式,勸說他人飲酒,或是建議對方與自己同時飲酒。在干杯時,往往要喝干杯中之酒,故稱干杯。有的時候,干杯者互相之間還要碰一下酒杯,所以它又被叫作碰杯。
在主人或他人提議干杯后,應當手持酒杯起身站立。即便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水杯裝裝樣子。在干杯時,應手舉酒杯,至雙眼高度,口道“干杯”之后,將酒一飲而盡,或飲去一半,或適當的量。然后,還需手持酒杯與提議干杯者對視一下,這一過程方告結束。
來源: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