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比較零散,是這幾天在蘇格蘭參觀幾家高地酒廠的一些雜記。
人們都說倫敦的天氣不好,但是進入廣袤的蘇格蘭腹地以后,我們才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不好”的天氣——其實已經是6月中旬,可是還經常冷得要穿毛衣;每天都是陰天,偶爾在烏云的縫隙中看到幾絲靛藍,已經是幸運;大雨更是經常不期而至,不過只要把車子直直地開出幾百米,就能把雨甩在身后;還有永遠不會停歇的風。在這種地方多呆幾天,你就會知道為什么蘇格蘭人那么需要威士忌——天氣都這么壞了,經常只能呆在家里,要沒有好酒的話,馬上就要得抑郁癥。
高地的天氣就是這樣一直陰著,天空有一絲藍就算不錯了。
同時你也會知道為什么英國人見面要先談天氣,因為好天氣實在太難得了,以至于一旦出現,它就成為了一個話題。我們在高地的海灣漁港找吃飯的地方時碰到一雙耄耋之年的夫妻,老太太開口就說,今天的天氣還不錯,風不太大,而且終于能看到一點點藍天,你們來蘇格蘭啊要珍惜這樣的日子,不過反正你又不是為了天氣來的,哈哈哈哈。
6月其實已經是去蘇格蘭的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季節,雖然天氣還是壞,但畢竟已經不像4、5月那樣,偶爾還要穿羽絨,而且機票的價格比起7、8月來說便宜不少。
蘇格蘭的酒廠大都在郊外,再加上公共交通欠奉,來看酒廠的話不開車是不行的。
不過很多酒廠的導覽人員都是大學生兼職或者新員工,只能介紹一些最簡單的資訊,如果你問她們威士忌生產的專業問題,未必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還不如逮住生產車間那些操著濃重蘇格蘭口音的大叔們好好聊幾句。但是他們基本各司其職,所以你在糖化車間見到的人,就問關于糖化的問題;在蒸餾車間見到人,就問關于蒸餾的問題吧。
Glenmorangie——長頸鹿蒸餾器
Glenmorangie是我的威士忌啟蒙酒之一,來之前就把它劃定在必去的列表里。全蘇格蘭最高的蒸餾器,只有最輕柔、雜質最少的酒蒸汽才能通過高聳的銅管進入冷凝器,成為生命之水,因此酒體里有著非常非常柔和的花果香,容易跟橡木桶融合。——這是早就知道的,但是當你實在地見到那又窄又高的、如長頸鹿一般的蒸餾器時,想著我喝到的多少格蘭杰單一麥芽都是這它們蒸餾出來的,感覺又不一樣了。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見你啊。
官方提供的格蘭杰蒸餾器的照片。
幾乎所有酒廠都不允許在蒸餾車間拍照,格蘭杰也不例外,因此只好在外面找角度勉強拍了一張。不管怎么樣,現場看到的感覺,跟看照片比起來,要好太多了,差別等同于交響樂現場和CD播放的差別。
這是我在酒廠勉強拍到的。
來到這里才知道,格蘭杰是全英銷量最高的單一麥芽——得到威士忌的故鄉如此高度認可,感覺逼格又上升了一點。另外,它的全球銷量是第四,在格蘭威特、格蘭菲迪、麥卡倫這三巨頭之后。
在和其他酒廠的釀酒師聊天時,他們說格蘭杰其實有很多產品是為收藏家們生產的,此言非虛。比如他們每年換一個花樣的Private Edition系列,以及層出不窮的各種特別橡木桶及換桶系列。這次在酒廠商店不僅見到了一些年份較老的早期產品,更有已經是“膜拜酒”的1970年代單桶系列,5瓶一套,全球僅10套,叫價3萬英鎊。
這套寶貝定價3萬英鎊,等我賺夠錢了就來帶你回家!
Clynelish——廠里已經沒有小貓
Clynelish的Logo就是一只貓,所以愛好者們都把這款酒昵稱為“小貓”。其實以前的威士忌酒廠大都要養貓,因為他們要儲存大麥并且發麥,非常招老鼠。不過現在很少酒廠再會自己做發麥,而改成向大型發麥廠訂購所需要的麥芽,Clynelish也是這樣的,因此再沒有養貓的必要了。酒廠周圍倒是經常看到有野兔四處蹦跶。
另外,很多人對Clynelish的發音其實是錯的,因為大家會習慣把e的音也發出來,而實際上那個e是不發音的,讀成“klein-LISH”就對了。
Clynelish以前還生產Brora威士忌——一款現在被各國買家追捧至動輒過萬元的奢侈品級單一麥芽。現在去酒廠還能看到當年用來生產Brora的蒸餾器。
Brora的蒸餾器,形狀和Clynelish其實頗為不同,生產的原酒風味自然也不一樣,已經被棄用。
酒窖里自然也還有Brora庫存,讓人看了直接就有沖動像電影《Angel’s Share》的主角那樣,找個角落藏起來,晚上偷酒桶里的酒去喝。
左下角把桶蓋漆成紅色的,就是一桶Brora1977年的原酒。
在Clynelish的倉庫里看到,該廠的雪莉桶用量非常大,其常規產品的14年單一麥芽的雪莉桶比例不小,因此酒體兼得波本桶和雪莉桶原酒的優點,很值得品嘗。
Glen Ord——專供亞洲的單麥
帝亞吉歐旗下的蘇格登(Singleton)單一麥芽其實是由三家酒廠分別生產,然后分別供應亞洲、歐洲、美洲市場;各自的味道也有略微區別,比如供應亞洲市場的Singleton of Glen Ord,其威士忌就偏向于麥芽香和奶油香。
Glen Ord是頗值得去參觀的酒廠,因為在游客中心還設置了小型博物館,可以看到的很多古老的、已經棄用的威士忌生產工具,了解這個酒種的歷史。
Glen Ord里的小型威士忌博物館。
酒廠還保留著發麥設備,為一些帝亞吉歐的酒廠提供大麥芽,包括著名的Talisker。因此在這里能看到泰斯卡的大麥芽,聞到那濃郁的泥煤熏烤香。
這種并排而高聳的方形煙囪在古時是威士忌酒廠的標志性建筑,它們就是麥芽窨窖。
另外,在餐館酒廠時還能見到木制的發酵槽。木槽比起不銹鋼槽,能更好地幫助發酵,但因為它比不銹鋼槽的成本更高,而且需要花更多人力清洗,所以已經被大部分酒廠摒棄。在人力成本高企的今天,堅持使用木槽的酒廠,是值得高看一眼的。
Glencadam——典型高地風味
格蘭凱登(Glencadam)這家名不經傳的酒廠其實已經有接近200年的歷史。酒廠沒有游客中心,但是只要提前打電話預約,就能去參觀。記得品嘗一下它們的10年和16年單一麥芽,是典型的高地風味,既柔和,也復雜,比起斯貝塞普遍的清淡,要多了幾分復雜和回味,酒體也更堅實一些。
酒廠成立于1825年,地址一直沒有變過,所有建筑都是在原址上一點一點建好,廠里還有一個建廠時就建好的倉庫,至今還在使用。蘇格蘭很多酒廠都有個傳說,就是在酒廠最古老的倉庫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能聽到腳步聲,卻不見人影——這是已經逝去的歷代釀酒大師,他們的“靈魂”還不愿散去,一直在檢查著橡木桶陳酒的情況,保佑酒廠繼續釀出好酒。而老的格蘭凱登存酒倉庫,就是有這種氣質的倉庫。
格蘭凱登的存酒倉庫不像很多酒廠那樣精心布置過,所以你其實可以在里面看到隨處散落的、來自其他酒廠的原酒。蘇格蘭酒廠之間大都會進行原酒的交易,以豐富彼此的庫存,讓大家有更多不同風格的酒,以生產調和威士忌。
最后,再說一個和酒無關的心得:去蘇格蘭看酒廠,請一定要自備方便面和老干媽或XO醬!
我其實不是那種很典型的中國胃,以前去法國、日本,甚至美國,連續出差兩周,可以完全不吃中國菜。但是在蘇格蘭,還真的就覺得當地的食物如同嚼蠟——傳統的蘇格蘭美食Haggis(羊雜碎),雖然沒有傳說中那么暗黑,但是多吃兩口真的會很油膩;除此以外就是無盡的炸魚薯條;雞肉則永遠只有雞胸,豬則永遠只有豬腩肉……而且當地廚師對油炸食物的偏好相當高,很多鮮美的海鮮都要經過油炸,讓人看了只能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