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群山環顧之間,玉門關內、沙漠戈壁之中,有綠洲蒼萃,謂之肅州,有泉如醴、名曰酒泉。現酒泉市肅州區懷茂鄉境內,由城區北去二十余公里,四周郁郁蔥蔥的綠洲之中有一小戈壁,當地人稱龍馬穴。該小戈壁縱橫各二百余米,占地約五萬平方,由六條小沙丘組成。
西部沙丘行似游龍,頭角向北、蛇頭龜身、活靈活現,昂首西北、貪攝天元;另有四條沙丘,首部并列,如駟馬奔騰,中部連體,似臥龍雄踞,尾分多岔,如群蛇共舞,又似朱闕展翅;中部有直徑丈余的球形沙丘,如龍珠藏于龜后,引得游龍引勁相望。由高空俯視,可見茫茫戈壁之中有數處綠洲分布,綠洲之中又有小戈壁點綴,而該小戈壁又呈現出龍、龜、蛇、雀等四象之形,真可謂天工造物、極盡機巧神奇莫測。
我國古人認為,在日月運行、斗轉星移的過程中,日、月、星等均有相應的"氣能"射入大地。古人把該"氣能"分為陰陽兩類與金、木、水、火、土五種,稱陰陽二氣與五形之氣,并根據天地復合運轉的周期與周期節律,總結出了陰陽五行之氣的交變周期與周期節律,即升降沉浮周期與五運六氣節律。
古人還認為,天地陰陽二氣通過相互交合就會形成有助于大地生命運動的生命之氣,稱謂"生氣"。由于"生氣"的流動"通風則散,界水而止",因此把考察生氣的方法和技術統稱謂"風水"。古人在測度日、月、星的運行軌跡時,在東、西、南、北四方各自選取了七個位置相對不變的恒星星宮,命名為二十八宿。
由于東方七宿形如游龍,南方七宿形如飛雞,西方七宿形如猛虎,北方七宿形如龜蛇,因此稱東蒼龍、西北虎、難朱雀、北玄武,并將其認作是天道本象的組成部分。古分水理論認為,在天地復合運動的過程中,由于陰陽五行之氣周而復始的交變運行的氣流作用,使某地形成與天象相應的龍、龜、虎、雀等形,則該地必是"生氣"聚集之所,并稱之謂分水寶地。
龍馬穴之處,龍龜之象逼真,蛇雀之形神似,駟馬奔騰向前,蛇雀躍舞于后;龜臥西北、昂首向上,仿佛正晝夜不停地汲取著日、月之精華,而且蛇頭龜身屬典型的陰陽交合之所;龍出西山、首北尾南,眼望藍天、環護明珠,好像在四季不停的攝取著星、宿之靈氣;朱雀展翅、翔于南天,欲接天南純陽之氣,群蛇飛舞、游于九地,連通大地元陰之精。
該地兩儀(指陰陽)分布、四象(指太陰少陽、太陽少陰)周行,實乃絕佳的陰陽交合之所、"生氣"聚集之地。該地四處生機勃勃、內涵"生氣"旺盛,地為居龍之所、必山水歸之,形為聚氣之處、必萬物興焉,實屬難得的分水寶地。公元一九九四年,早臺灣六經協會董事長、東南亞著名風水大師張淵亮先生的指導下,由漢武酒業公司購置了龍馬穴之地作漢武御酒的藏酒之地,并定名為龍馬寶穴。目前,該地建有地下酒窖四十三座,存酒容量達千噸。
傳統文化思想認為,人乃天地陰陽交合所產生,人食的水谷及其他植物,皆屬生命體,而食其之要,在于攝取動植物生命中的"精氣"。"生氣"者,生命之氣也,是形成大地生命"精氣"的基本元素。設酒窖于"生氣"聚集之處,受"生氣"四時育化,必使酒中滲入"生氣"、增加"精氣"含量,同時又能去酒中燒氣、燥氣,加速酒的醇化。人飲之則能強身健體、健康長壽、可譽之謂"長生酒"。漢武酒業公司曾多次將龍馬穴藏酒與他處藏酒進行對比分析,其各項化學指標均有較大差異,足以證"生氣"集聚之地的"氣能"效用。龍馬穴窖藏的漢武御酒,酒體柔和圓潤、芳冽干爽,醇香綿甜、優雅細膩、醇化異常、風韻具,確屬仙家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