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局之上,舉杯之人各懷心思;舉手投足,俱是步步為營的謀劃。這是最為“高端”的酒局。當然,這里我所說的“高端”并不是我們普遍意義上理解的奢華、上檔次,而是對于參與者的智謀水平要求較高,可以想想一下,一群聰明人為了某個關乎名利的目的聚在一起喝酒談事,舉杯落盞、推杯換盞之間,各自施展本領相互之間明爭暗斗,這樣的酒局簡直是氛圍感拉滿,戲劇性十足。故事中,那一群各懷心思的謀士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但最為基本的其實是那個酒局:一個飄蕩著酒氣,真醉與裝醉,試探與真話雜糅,允許人們借著喝酒喝與醉酒的名義交鋒不斷的場合。
酒局的作用本質上是提供一種場景和氛圍,有時是為了成事,有時是為了說理。如《呂氏春秋·審應》記載:“今藺、離石入秦,而王縞素布總;東攻齊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總,齊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愛之心也。”這里記載的是春秋諸子百家中名家公孫龍與趙惠文王的對話。故事的背景是齊國被攻打,失去了幾座城池,與齊國素有仇怨的趙惠文王聽聞,置酒歡宴,于是公孫龍勸誡趙惠文王:當年秦國攻打我們趙國,取走了趙國的藺和離石兩座城池,大王您穿著白衣白服以勉勵自己發憤圖強。如今齊國失去了城池,您卻備酒加膳、幸災樂禍,這不是大國君王兼愛之心者所為啊!在這里,酒成為了說理傳意的道具。
聰明的謀士能在看似平和無事的酒局中發現一些潛藏得到端倪,如《呂氏春秋·觀表》記載:“郈成子為魯聘于晉,過衛,右宰穀臣止而觴之。陳樂而不樂,酒酣而送之以璧。顧反,過而弗辭。其仆曰:‘向者右宰穀臣之觴吾子,吾子也甚歡,今侯渫過而弗辭?’郈成子曰:‘夫止而觴我,與我歡也。陳樂而不樂,告我憂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觀之,衛其有亂乎!’倍衛三十里,聞寧喜之難作,右宰穀臣死之,還車而臨。”魯國大夫郈成子出使晉國,從衛國路過,衛國大夫右宰穀臣熱情挽留,置酒款待,席間雖陳樂演奏,但樂曲不歡快;酒酣之際,右宰穀臣把珍貴璧玉送給了郈成子。后來當他出使返回途經衛國,沒向右宰穀臣道別車夫感到奇怪時,他道出個中原因:“陳樂不樂”是示憂,“送之以璧”是托付,觀表知里,衛國大概要有禍亂發生吧!
這種令人拍案叫絕的酒局故事大多時候都是存在于古人的記載中,故事里面包含的巧思和妙計的真偽早已不可考。我輩后世之人,只能在青史卷中、字里行間看到那些千百年前發生在酒席之上的生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