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無論在資本市場(股價、市值)還是白酒市場(價格、高端酒銷量)均一枝獨秀,堪稱中國白酒領軍品牌。茅臺之所以能發展到令同類酒企無法企及的高度,是其產品、產能、價格、品牌、營銷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本文從產能角度對茅臺進行分析。
點擊下方查看茅臺產品篇文章
從產品角度看茅臺是如何壯大的丨大家研酒
產能篇:天然稀缺,供給偏緊是常態。茅臺基酒產量從1950年代的70多噸→1980年代的1000噸左右→1990年代的2000噸左右→2000年代的5000噸→2010年代的2.6萬噸→2020年代的5.6萬噸(目標),基酒量70年增加746倍。不可復制的資源稟賦及生產工藝復雜性賦予茅臺天然稀缺屬性,雖然當前茅臺基酒量已增至4萬噸以上,但需求增長得更快,預計茅臺未來3年每年產能缺口超過3000噸。
茅臺擴張五部曲:起步期→調整期→轉折發展期→快速發展期→高速發展期
從20世紀50年代初成立至今,茅臺酒廠的產能擴張歷程可分為五個階段:
1)1952-1960年的起步期:國家支持推動茅臺初步擴產,過于追求量導致質下降。
20世紀50年代中央專門撥款用于恢復茅臺酒的生產,茅臺酒產能從1952年的75噸左右逐漸增長至1958年的500噸以上;之后茅臺酒廠的產量激增,到1960年達到歷史小高峰912噸,但因急于追求數量躍升而破壞了釀酒工藝節奏配合季節時令的規矩,此時期的質量大幅下降,在全國名酒評選中的名次從1952年的第一降低至1963年的第五。這一期間茅臺的產量增加了10倍以上。
2)1961-1977年的調整期:產量連續多年無明顯增長
60年代初期自然災害嚴重,糧食短缺導致釀酒原料不足,茅臺產量出現明顯下滑,1964年僅有220噸,為此,國家采取一系列調整,如派遣新的書記和廠長、專門的工作隊和科研隊伍。調整后,茅臺產量增速依然較低,到1973年才達到300多噸;再次調整班子后,茅臺產量終于在1978年突破1000噸。這一期間,茅臺的產量基本維持上一輪水平。
3)1978-1991年的轉折發展期:趕上改革春風,產量擴張步入工業化,從1000噸到2000噸
以1978年改革開放為起點,經濟建設環境相對寬松且有序,茅臺酒廠也隨之進入較好的發展時期,產量增長明顯,其中1983年增長到了1200噸,并有序開啟800噸產能擴建工程,到1991年總產能達到了2000噸。此輪產能擴建中,茅臺實現了酒窖工藝的統一,新的制酒車間完全按照機械化生產工藝流程設計,逐步趨向工業化。這一期間茅臺產量翻倍,年均增量接近70噸。
4)1992-1998年的快速發展期:僅用6年時間,產量從2000噸到5000噸
從50年代初到1991年,茅臺形成2000噸的產量歷時40年左右,在國家和省政府的支持下,歷經工藝改進,茅臺實現再增2000噸產能僅用了3年,到1995年茅臺產量已接近4000噸,銷售收入、盈利能力都有明顯提升。雖然隨后受到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到1998年,茅臺產能依然有所增長,達到5000噸,年均增量約500噸。
5)1999至今的高速發展期:借助資本增強擴張實力,產量從5千噸計劃增至5.6萬噸
1999年茅臺酒廠改制為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上市,在技術水平大幅提升、資本實力增強的作用下,茅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逐漸拉開產能高速增長的帷幕,“十五”規劃新增產能3000噸、“十一五”規劃新增產能1萬噸、“十二五”規劃新增產能1.39萬噸,2016年茅臺酒實際產能接近4萬噸(代表了4年的后的實際產量),2017年增至4.28萬噸,計劃至“十三五”規劃結束的2020年產能達到5.6萬噸。過去20年,茅臺基酒產量增長10倍左右,年均增量接近2500噸。
醬香酒的生產難度大。醬香酒的生產工藝可概述為“12987”釀造工藝: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具備“四高兩長、一大一多”的特征。對比濃香和清香生產工藝,醬香酒對氣候、溫度、時點、原料等因素的要求最高,流程最為復雜,從原材料到成品酒的時間最長,出酒率最低。
醬香酒的生產具備不可復制性。上世紀70年代,在上級年產1萬噸茅臺醬香酒的指引下,國家投資組織專門隊伍,在與茅臺鎮相距100多公里的遵義市郊籌建異地試點,并從茅臺酒廠搬來全套釀造工藝、較好的釀酒技師、發酵的大曲乃至窖泥,以最大限度復制茅臺酒的生產環境,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無法復制的微生物環境決定了茅臺醬香酒生產的不可復制性。
受制于釀造技術的復雜性和環境的不可復制性,茅臺酒的產能規模遠遠低于濃香型龍頭五糧液和清香型龍頭汾酒,如90年代初,汾酒已經具備國家名酒1.3萬噸、優質白酒1.2萬噸的產能,五糧液全廠產酒能力達到9萬多噸(假設優質出酒率僅為10%,高端酒產能仍有9000多噸),均遠高于茅臺酒的2000噸產能。
年產基酒已達4萬噸,茅臺是否真的稀缺?
供給增加的同時,需求增長得更快,茅臺未來3年每年產能缺口超過3000噸。需求端,按照收入+△預收賬款算,我們預計2017年茅臺消費銷售量在2.87萬噸左右(報表量3.02萬噸),參考2012-2017年期間茅臺大眾需求量的增速,假設未來茅臺需求量約以每年3000噸的速度增加,則2018-2020年終端真實需求在3.17萬噸、3.47萬噸、3.77萬噸。
供給端,根據4年前基酒產量,按照85%的折算比例,我們預計2018-2020年實際產量僅3.29萬噸、2.74萬噸、3.34萬噸,則2018-2020年供需缺口依次為+1261噸、-7319噸、-4256噸,未來3年平均年缺口超過3000噸。
因此我們認為茅臺的供需缺口不是1-2年的短期缺口,而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將面臨較為嚴峻的供需缺口問題,供需緊平衡狀態仍將延續。
(文章來源:長江食品飲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