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東西方世界的聯結、日常生活的交融,“洋貨”在如今的國人眼中并不稀奇。就拿酒來說,倒退幾十年,端個高腳杯,開瓶西洋酒,再夾支大雪茄,儼然一派上層人士的標配。
那時候,喝洋酒的看不起喝白酒的,認為他們土;喝白酒的也不待見喝洋酒的,認為他們做作。而今天,隨著中西文化的彼此滲透,白酒洋酒越來越無高下之爭,不過是擺在大眾面前的兩種自由選擇而已。
一、截然不同的歷史
在中國,酒的歷史追溯到杜康,所以才有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傳世。在希臘,人們普遍浪漫的認為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發現了酒的制作方法,教會了人們如何釀造葡萄酒。不過不管東方西方,這兩個源頭差不多處于同一時期。
二、花樣繁多的選擇
中國酒的品類主要有兩大類:白酒和黃酒。
白酒屬于蒸餾酒;黃酒是發酵酒。白酒幾乎各種糧食都可以做原糧,比如中國著名的五糧液就是以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為原料。
而黃酒原料一般是糯米、大米、粳米。白酒酒度一般在28-68度之間;黃酒度數相對較低,一般25度以下。
營養價值方面,雖說黃酒、白酒適當飲用,都有利健康,但大眾普遍認為,由于釀造工藝的差別,黃酒營養價值還是要高于白酒。
西方酒的品類:主要以葡萄酒為主。
因為西方文明的誕生地是希臘,希臘地處巴爾干半島,地理和氣候環境不利于糧食作物生長,更適合葡萄種植,所以西方的酒主要是果酒,以葡萄酒為典型代表。
除了葡萄酒,啤酒也是西方國家對酒的一種創造發明。20世紀初才傳入中國。
三、專業講究的酒具
在中國古代,上層階級的酒器稱為“尊”,是一種敞口、高頸、圈足,飾有動物圖案的盛酒器皿,而下層社會一般就使用土陶碗喝酒,體現了階級社會的差異性和等級森嚴。
在現代社會中,一般不會直接從酒瓶里往外倒酒,通常把一瓶白酒先分裝在一個玻璃的或者陶瓷的小酒壺里(分酒器),再盛在小的玻璃或陶瓷小口杯里(酒量不足一兩),這樣的分酒方式體現了一種雅。
在西方,葡萄酒具也有講究。
紅葡萄酒具一般口窄肚寬。窄口是為了使酒的香氣聚集在杯口,不易散逸,以便充分品聞酒香和果香;寬肚是為了讓紅酒充分和空氣接觸。
白葡萄酒杯底部有握柄,上身較紅酒杯修長,弧度較大,但整體高度比紅酒杯矮。
香檳杯為郁金香型,杯身直且瘦長,高腳杯。
啤酒杯一般使用玻璃材質,因啤酒都是冷藏后飲用,飲酒者的手不應觸及杯身,以免影響酒的品味,所以啤酒杯有的有高腳。因啤酒酒精度數低,所以飲用量大,杯身的容積大。啤酒杯亦有平腳杯,但平腳杯一般有把手。
目前外國人常用的啤酒杯主要有4類:
小麥啤酒杯:平底、高腰流線型,杯口闊,容積500毫升。
無把手皮爾森杯:專門用來喝淡啤酒,器型小,容積在250毫升左右。
無把手傳統的德國式啤酒杯: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扎啤的杯子。
有把手品特杯:這種啤酒杯容積為1英制品特,大約為568毫升。一般用于喝黑啤酒和英式澀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