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酒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它既是難過時用來消愁的良藥,又是人們在快樂時的助燃劑,更是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象征。而于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他們的酒文化也是從中國的酒文化中演變而來的,中日兩國的酒文化,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酒作為一種飲品,在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且風情迥異:“戰斗民族”俄羅斯,他們的民族是酒的天堂,在寒冷的西伯利亞,一款酒精含量極高的伏特加,可以讓人瞬間熱血沸騰、充滿力量;在富有羅曼蒂克氣息的法國,一款帶著馥郁芬芳氣息的香檳,冒著金黃色的氣泡,嘗一口就讓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在嚴肅的英國人眼中,所有事物都有著條條框框的規矩,唯有他們的國酒威士忌,喝起來可以毫無節制,直到酩酊大醉為止……酒文化深深地滲透于每一個民族的血脈中,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中國的酒文化和日本的酒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中國的酒文化給了日本酒文化啟發,使他們擁有了自己的酒文化,而日本發展中的酒文化也促進了中國酒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今天我們就從中國酒文化和日本酒文化中尋找異同,以此來促進兩國文化的交流。
一、兩國造酒起源說
1、中國的造酒歷史
關于中國造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的傳說是猿猴造酒,也稱之為“猿酒。”相傳在人類還處于未進化的猿猴時代時,我們的祖先靠喝泉水、吃野果為生,偶然有一次,猿猴們發現自己扔進洞穴里未吃完的果實,雖然腐爛發酵但是卻有一股香味兒,于是在此基礎上釀造了酒,稱為“果子酒。”
《蓬攏夜話》記載:“黃山多猿猴,春夏采集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也有云:“粵西于樂府中多猿,善采百花醞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
上古時代的《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中,都有造酒的記載。到了夏朝,人們已經有了飲酒的概念,從如今發掘的夏朝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出土了許多青銅酒具,典籍也曾記載:夏朝人喝酒經常通宵達旦,然后相互攙扶,大醉而歸。夏朝有儀狄造酒的傳說,《戰國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更為廣泛流傳的,還有杜康造酒的傳說,相傳杜康在河南發現了一處上皇古泉,于是在此造酒,后世尊稱他為酒神。
曹操的《短歌行》中寫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造酒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中,人們發現了很多的稻谷和蒸稻谷的工具,雖然沒有掌握他們直接釀酒的證據,但他們顯然已經具備了釀酒的條件,所以中國有據可考的造酒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七千年前。
2、日本釀酒史
日本的釀酒史和中國的歷史不相上下,有據可考的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論衡》中記載:周成王的時候,天下太平,日本人向周王朝進攻鬯草,“鬯草”就是一種用酒精浸泡過的藥草,說明在周成王時代,日本人就已經開始學習釀酒了。日本有口嚼酒的歷史:相傳在繩紋時代后期,日本民間流行口嚼酒,人們將水和米放在口中一起嚼,嚼碎后放在一種專門的容器中發酵,等到酒發酵好就會散發出清香,然后再打開酒具,分而喝之。《三國志》中也有關于“倭人”飲酒的記載:《魏志倭人傳》中,描寫倭人“性嗜酒”、“歌舞飲酒。”同時也記載了日本有女巫造酒的傳說。日本最著名的就是現在的日本國酒——清酒,它是在唐朝時流行,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過不斷的改良,才變成了細致的清酒。
3、同樣是酒,起源有何異同?
中國酒文化和日本酒文化的起源時間大致相同,但早期酒文化并沒有任何交集,直到三千多年前的周王朝才有了交集的歷史記載。中國的酒文化是根據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流傳下來的,也通過考古發掘來佐證釀酒文化的原始年代,而日本的釀酒起源傳說中,既有各種故事,也有帶著宗教色彩的女巫釀酒,還有非常久遠的口嚼酒,因此在日本的釀酒歷史上,還多了一層宗教色彩。
二、中日酒文化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1.中國的酒文化和傳統文化
中國的酒文化和傳統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西周時期誕生了周禮,使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定型,而中國的酒文化和周禮相結合,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通過發明酒曲,人們掌握了復合式發酵技術,提高了酒的質量;通過種植各種農作物和酒具的發明,人們有有了釀酒的原材料和獨特的工藝。由于這時候的酒制作過程不容易,產量也不大,而且周朝把酒視為神圣的圣物,是用來祭祀祖先,宴請賓客的,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周朝設置了酒官,還頒布了禁止浪費酒的法典——《酒誥》,這一制度的實行,標志著酒文化和傳統文化相伴而生。
伴隨著釀酒技術的不斷發展,原來只有天子和貴族才能享用美酒的規律被打破了,飲酒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漸形成了習慣。隨著“禮崩樂壞”的周王朝逐漸衰亡,那種神權籠罩下的酒文化已經不再具有神秘性,也不再只是為了國家大事而存在。“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生動形象的說明了酒已經進入平常百姓家,在如今的中國,已經很少有用酒祭祀的現象,而是用死者生前的喜愛之物來祭奠。
2、中國的酒文化與傳統節日
酒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帶有重要的意義。中國所有的重大節日,都離不開酒的渲染,酒是人們寄托情感的重要載體。“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合家團聚、除舊迎新的日子里,人們要和屠蘇酒來祈禱一年的萬事興旺。在清明節,人們不僅要掃墓,還要飲酒來驅寒,杜牧在《清明》中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端午節,人們為了祭奠屈原,吃粽子,喝菖蒲酒、雄黃酒來驅邪;中秋月圓之夜,人們吃月餅飲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在“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陽節,人們登向高處,思念遠方的親人,飲一杯清苦的菊花酒,寄托心中思念。除此之外,還有滿月酒、上梁酒等各種飲酒習俗,以表達慶賀。在各種傳統節日中,酒文化的存在都體現了這些節日的氣氛,酒文化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日本的酒文化和傳統文化
日本是一個“有神論”的國家,從他們早期的酒文化形成中帶有的宗教色彩就可以看出來。日本人把他們的天皇看做神靈,因此才有了對天皇瘋狂的信仰,這種“有神論”,作用在酒文化中也是一樣的。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都對祭祀祖宗有著深深的執念,不同的是,中國的酒功能在神權的面紗被揭掉后變得更加平易近人,祭祀的功能也沒有那么強了,而日本人對祭祀極為講究,酒作為他們祭祀的重要工具,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中國人在向先人祭祀時,通常把酒倒在地下,以表敬意;而日本人則是在祭祀活動結束后,將祭祀用酒全部喝掉,祈禱祖先能實現自己的愿望,稱之為“神人共食。”
日本人受中國的影響,在除夕時也喝屠蘇酒,在端午時也喝雄黃酒和菖蒲酒來辟邪,由于清酒是日本的國酒,因此日本人在很多重大節日時都喝清酒。在參加重大活動時,比如婚禮,他們也喝交杯酒,用三只淺的酒杯,每杯飲三次,一共飲九次,三杯酒寓意著天、地、人,而“九”則代表著至高無上,中國的皇帝有“九五之尊”的說法,日本人也同樣對“九”情有獨鐘,“九”和“酒”一樣,代表了人們在重大節日的喜悅心情。
四、中日的飲酒禮儀
1.中國飲酒禮儀
中國人飲酒有著很多的禮節,在古代,與賓客飲酒時,要相互跪拜;與長輩飲酒時,要行跪拜禮,然后請長輩入席,侍奉長輩喝酒,長輩舉杯后,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飲酒后,晚輩方可飲酒。古代的飲酒禮儀頗為復雜:首先要做出拜的動作,表示謝意,其次要把酒灑在地上,表示對自然的感恩;然后請主人小酌一杯判斷酒是否美味,待主人同意后才能喝酒。在現代的飲酒禮儀中,我們在喝酒時要先向客人斟酒,領導在場時,先向領導敬酒,再向周圍比自己職位高的人敬酒;有長輩在時,先向長輩敬酒,敬酒時起身或俯身,以表達敬意。在敬酒時,要注意禮儀,晚輩與長輩碰杯時,杯口一定要低,以表達自己的謙卑之意,如果敬酒時距離太遠不能與被敬酒的人碰杯,則可以用杯底在桌子上輕叩一下表示誠意,然后再飲酒。
飲酒時要尤其注意,切不可飲酒過度,傷害身體,也不能勸別人喝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要根據自己的流量合理把控,避免酒后失去形象。
2.日本飲酒禮儀
日本人在斟酒時,當別人向自己斟酒時,可以用自己的酒瓶向對方斟酒,前提是這瓶酒是自己付的錢,這很符合日本人的性格,以個人主義為重。在敬酒時,可以用雙手斟酒來表示尊重,然后大家一起喊“開動”,就可以喝酒了。日本人飲酒遵循自己的酒量飲酒,以微醺為最高標準,在日本市場上,為了防止人們酒后發生意外,酒精一般都是度數偏低的清酒或是果啤,這一現象造就了日本獨特的酒文化。
五 中日飲酒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在干杯時,往往一飲而盡,杯中不能剩下酒水,否則會被認為不豪爽、扭扭捏捏;而日本人在飲酒時,往往先集體“干杯”,然后隨意引用,即使杯中剩下了酒水也不會被認為無禮;中國人在飲酒時,喜歡讓人多喝酒,如果對方表示出不情愿,則會使場面變得尷尬;而在日本,可以根據自己的酒量隨意喝酒,即使勸酒被拒絕,也一笑而過,不會有太多想法;在中國的酒桌上,喝酒是用來進行社交的,處處存在著講究;在日本,喝酒是為了放松心情,是一種娛樂活動。中日之間飲酒的差異,體現的也是各民族文化的差異。
總結
中國和日本都是酒文化的圣地,中國的酒文化比較實在,是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日本的酒文化存在著宗教色彩,有一種神秘的氣息;中國的酒文化在不斷發展中,傳統文化的作用不斷淡化,而社交方面的功能卻在逐漸增強;日本的酒文化不僅和傳統文化聯系緊密,而且在不斷的發展中,有了放松娛樂的作用。中日兩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雖然有些糾纏不清的恩怨,但是在酒文化上,還是存在著很多可以交流的地方,日本的酒曾經在中華酒文化的影響下創造了自己的酒文化,而中國的酒文化也必將受其影響,不斷更新。中日兩國酒文化的傳承,一定會將更好質量的酒文化弘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