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酒的起源,大家或許聽說過“猿猴造酒”、“儀狄釀酒”、“杜康釀酒”等故事,但這僅僅只是傳說而已。根據考古專家比較靠譜的說法是——人類并不是發明了酒,而是發現了酒。
在一萬年前的原始社會,人類還處于游牧打獵為生的階段,沒有進入農業時代,祖先們賴以生存的主食是肉食而非谷物,對于采集而來的野生谷物,往往是被隨意丟在樹洞或者罐子內。
但也許是上天的眷顧,祖先們發現了這些谷物偶被雨水所侵,受潮后經過一定時間悶存,與微生物發生作用,散發誘人的香味,變成了“神奇的液體”——酒。
這神奇的液體,勾起了原始人躁動的酒癮,他們飲用后如癡如幻,于是智商升級,開始收集谷物種糧食,以備釀酒這,便是酒的由來。
為了享受“美酒”而種植谷物,從而誕生了糧食,人類也得以走進了農業社會,再到工業社會,再到現代社會。如果沒有酒,我們或許還粗暴肆意,過著四處打獵的生活,對種稻種麥不感興趣,更沒有多余的精力發明手機玩微信......
酒,成就了糧食的存在。但因為糧食,酒也差點被滅絕!人是一種比較智慧的生物,貪戀酒,卻又時時克制自己。歷史上有很多次的“禁酒令”,原因大多只有一個——節約糧食。
秦漢時期,雖沒有明確禁止賣酒,但對酒要加十倍賦稅,甚至官營。到了西漢,“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三國時期,到處都在打仗,軍糧都不夠,還敢釀酒?!桃園和張飛、關羽酒后三結義的劉備這回也實施鐵腕政策,但凡看見農家有釀酒工具必須得治罪。
而到了現代,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偉大人物們的貢獻,人們開始過上了糧食充足、豐衣足食的生活。釀酒,在對糧食的締造上也有了質的飛躍,其中典型的代表是中國著名老酒——舍得酒,舍得酒的釀酒方式被網友譽為是史上最剛釀酒術,比五糧液還有料。
在舍得生態釀酒工業園里,有一片屬于釀酒糧食的天下——生態糧倉。這里有著舍得酒業投資數億元人民幣從美國GSI公司引進的中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全套儲糧設備,以及耗費巨資建立的全世界領先的儲糧系統,采用純物理儲存的方式確保糧食的質量,儲糧技術實在是剛。
此外,糧倉是采用低溫儲存,其中配備了6臺瑞士蘇爾壽公司的谷物冷卻機,能將倉內糧溫控制在15°C以下并保持恒定低溫,同時不使用磷化鋁等農藥及殺蟲劑,避免了傳統貯糧方式造成的二次污染,使糧食能夠保鮮、防蟲、防霉、不陳化,儲存期可長達3-5年。
這讓天然大麥、高粱、大米、玉米、小麥、糯米得以在這里盡情起舞,它們組成了舍得釀酒的“六糧”組合,其中比五糧液還多了一種釀酒原料——大麥。據悉,大麥是花青素含量最高的糧食作物,花青素可不簡單,它能改善人體微循環,有著美容養顏的功效,當屬酒之精華所在。
不僅如此,其它的五糧也不簡單,糯米的β-苯乙醇含量豐富,它所具有的自然甜感與青草釋放的芳草醛香被譽為全人類普適兩種的香味;小麥特含的蛋白質可在發酵過程中形成特有的自然香味;玉米含植酸多,可在釀酒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環已六醇機及磷酸,賦予酒醇香甘甜。
此外,大米則含有豐富的淀粉,利于酒的緩慢發酵,讓酒更純凈。高糧特含的單寧則能在發酵過程中能生成酚類合物,進一步激發酒的芳香。也就是說,高粱釀的是酒香、大米釀的是酒凈、玉米釀的是酒甜、小麥釀的是酒洌,糯米釀的是酒稠,而大麥釀的則是酒雅。
“六糧”相輔相成,舍得把祖先們傳承下來的糧食中暗藏的精華發揮到了極致,再采用純糧固態發酵,讓每一粒糧食經過蒸餾,摘酒,陳藏等過程,再經過明清老窖池的熏陶,這才萃為玉液瓊漿,孕育出舍得酒的獨特韻味。
而且,當糧食脫去了原本的外形,成為滴滴美酒中的一部分時,還需在紫砂陶壇沉靜積累,在鉀、鈣等微量元素的作用下,從揮發、氧化再到還原、酸解......
一系列自然變化讓酒更加濃香醇厚。直到5年、8年、10年……當陳封的陶壇被打開,舍得酒瞬間芳香四溢,這就是老酒的至臻之味。
原始人告訴我們:“我們種糧食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喝酒。”古代人告訴我們:“吃不飽飯沒關系,可以先讓我喝點酒嗎?”而現代人則是:“倒一杯老酒,敬祖先,敬糧食。”
很人都會問,酒的釀造魅力真的有這么大嗎?顯然,中國知名老酒舍得酒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