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三分釀,七分藏”,越優質的白酒在儲藏過程中,口味變化越明顯,越存價值越高。那什么樣的酒值得收藏,多少度的,什么價格起步?具體如下:
純糧食釀造的白酒
純糧食釀造的白酒,在生產釀造過程中,未添加任何香精,酒中錳、鉛、甲醇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極低,對人體的有害成份較少,相比酒精勾兌的酒而言,更有收藏價值。
高度白酒易久藏
50度以上的白酒為高度白酒,高度白酒的酒精分子和水締合比較牢固,游離的酒分子少,內部結構相對穩定,更適合收藏;50度以下的酒,酒精比較容易揮發掉,長期收藏很難保持原來特有的風味。
品牌文化價值獨特的白酒
消費者在消費時,一般會受樸素的等值觀念(即價格與產品的價值相等)的影響,產品的品質和價值決定了消費者對消費品的取舍,具備獨特品牌價值的酒相對其他酒而言,更具備收藏價值。
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白酒
正宗的品牌名酒是在消費者市場上經過大浪淘沙沉淀出來的,酒的質量、增值空間都有保障。自1952年起,我國對白酒共進行過五屆全國評酒會的國家級評比,在這五屆37年中,國家名優白酒發展成為17大名酒和53種優質酒,并且形成了十二大香型,這些名酒中還繼續在白酒市場發展的,可以作為我們收藏酒的選擇,但具體選擇哪種,還需綜合未來發展及個人經濟實力選擇。
稀缺性產品
產品的稀缺性是指相對于人類多種多樣且無限的需求而言,滿足人類需求的資源是有限的。白酒也一樣,越是稀缺的品類,未來增值的空間越大。
90年代的酒收藏價值更高:白酒收藏主流品種是上世紀解放后至90年代初這一時期。這個時期正是我國在制酒工藝,體系完善方面最成熟的時期,在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很多酒廠均未進行改制,因而廣泛的堅持傳統的制酒工藝和嚴格的窖藏周期,并且用糧率也很高,因此簡單的說就是那個時代的酒做的“很真”;
90年代,國家還未全面進入工業化時代(工業污染少)因而這段時期,包空氣質量與氣候,糧食與水源都要比90年代末期乃至現在要“綠色無污染” 因為好酒的釀制除了好工藝,說到根本還是要求有優質的糧食和好的水源及氣候,而那個時期我們的天空更藍,水源更清(無公害、無污染),糧食更天然(無污染、無農藥、無激素)因此這個時期釀造出來的酒質最好,“最有機”是真正的“綠色健康”酒品,且“不可再生”。
而在90年代中期后,國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全面轉型,為了適應市場形勢,多數酒廠紛紛進行了改制,縮短及簡化了工藝流程,放量流水線生產,因而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下降了傳統的工藝與釀制等相關指標的品質。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