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細細想來,這話說的其實并無什么褒貶之意。對于如你我般奔波于生計的蕓蕓眾生、凡夫俗子而言,凡人生于俗世,最基本的需求便是求存、求生,繼而則是為名利,為聲色,為福澤子孫。至于如北宋大儒張載口中那擲地有聲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蘊藏的大義和大理大抵不是古往今來這世間苦苦掙扎的絕大多數凡人能夠領悟和踐行的。我等凡夫,只要居有定所,餐有肉食,杯中有酒,那便是足以安穩度日。居有定所是安家,餐有肉食是安穩,唯有這“杯中有酒”可以算是一定程度的精神享受。
杯中有酒,便足以撫定心神,這是古代勞動者為數不多可以稱得上是的享樂的事情,也是封建統治者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一樣事物。在古代社會,酒是封建王朝政府的一大稅收來源。民間釀酒行業和售酒行業的發達與否取決于兩大因素:一是農業生產力,而是封建統治者的政策。
古代酒業的普及與興盛,發生在宋代及以后。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雖然出現了遼金宋南北對峙的局面,但社會整體較為安定。尤其是北宋,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出現了“種物虛日,收無虛月,一歲所資,綿綿相繼”的繁榮局面。南宋時期,由于興修水利,改良水田,也出現了“蘇杭熟、天下足”的景象。這些都為釀酒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宋朝的釀酒業是從唐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有了明顯的提高和進步。
宋代酒的種類繁多,對酒的質量有固定的衡量標準,按質量等級論價。每一個地方,郁有自己代表性的名酒。北宋和南宋官府,都曾組織過類似評酒促銷的活動,以吸引酒客前來。詩人楊炎正曾作《錢塘官酒》詩,描述了一副壯觀景象。詩云:“瑪瑙甕列浮清香,十三庫中誰最強……琉璃杯深琥珀濃,新翻曲調聲摩空。使君一笑賜金帛,今年酒賽珍珠紅。”另外,朱翼中撰寫了《酒經》一書,這是一部酒史上重要的著作。他根據自己豐富的釀酒經驗,翔實地記錄了造曲和釀酒的方法。其中談到的煮酒工藝,即用加熱殺菌以保存酒液的方法,比西方要早幾百年。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熙熙攘攘的人群奔波于俗世,為的無非也是有片瓦遮身、有杯酒可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