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價的發展
世上本沒有掃碼價的,只是用的人多了就有了掃碼價。條碼本來只是一種商品編碼,是數字信息技術,而價格只是它的很小一個功能。
曾經的我查查,因為能掃出商品的價格讓它很火了一把。它開始還走的正道,有很多零售渠道(比如:超市)的價格。方便我們去超市能掃到很多商品的價格,一對比看是不是買得劃算。這樣有很多人愿意用它,信任它。
后來我查查因為有了大量的用戶基礎就開始走向收錢辦事的深淵了。用我查查能掃出價格來的商品一般可分兩類:
1、流通商品:也就是我們在全國各地大街小巷,大超市和小便利店都能見的到知名廠商的商品。比如,可口可樂、雕牌洗衣粉等等。
2、非流通商品:中小企業生產或代理的商品。它們不具備全國范圍、各渠道的開拓能力,只能在一定地域范圍,或者小眾的渠道進行銷售。
而葡萄酒,市場上除了一些大牌子的和名莊酒以外,其他葡萄酒就基本可以算作是:非流通商品。
當我查查依靠流通商品的價格信息建立起來的信譽度和大量用戶后,它開始捆綁那些非流通商品的經營者。先免開放商品條碼信息上傳通道,免費體驗掃碼信息服務。一時間這些商家的商品紛紛涌上我查查,等這部分非流通商品的商家多了之后,似乎是在2015年左右,我查查就把這些非流通商品的價格拿掉,能掃出來商品,卻沒有價格。這讓這些想免費掃碼價的商價很尷尬了,想價格出現的話,這些商家只好乖乖地付年費了。
微信的崛起
強扭的瓜不甜,商家當然不愿意被我查查捆綁。而消費者的手機上也不愿意多裝一個軟件的。特別是微信普及之后,微信的功能似乎已它成了一個互聯網的入口,讓用戶不用裝那么多軟件卻能完成很多事情。微信的掃一掃功能開始強大起來,也出現了掃碼價這個產物。
在2016年左右,微信似乎放出一個風要跟條碼信息職能部門合作來搞這個掃碼的事情。后來不了了之了。不過微信掃碼沒能忘記“掃碼價”這塊蛋糕。可是又不能做得和我查查一樣讓人詬病。于是,微信掃碼服務的信息公司突然冒出來了。
最先,微信掃碼出來的是一號店價格信息,后來又轉到當當,后來又轉到京東。但無論出于哪里,都需要跟相應的信息服務商提供費用,把產品上到他們的網店才能掃出價格。就算這些商品在這些電商平臺上有網店,你自己的商品依然是掃不出來的。只有通過這些信息服務商才能實現,很怪異吧。
只是我查查更像是直營,而現在的微信掃碼雖然你看不到背后是誰在吃蛋糕。無一例外這些電商平臺都和“麻花疼”是有關系的,最終這塊蛋糕還是他吃到了。無論房子被幾手轉租,真正的房東肯定是能收到房租的。
變了味的掃碼價
我查查興起的時候,我們對比的流通商品的價格,是進行比價。這家超市里賣得更便宜,我就在這里買。
而現在的掃碼價是,哇,這酒價格2000啊。是好酒。搞成了一種價值的體現。卻不知道你要的這個數字是商家自己花錢訂制,就是為了讓你:哇!
因為葡萄酒大多為非流通商品的原因,沒有流通產品那樣正規的商品流通機制,可以合理控制利潤和成本,給商品一個合理的零售價格。非流通商品銷售渠道不明、價格不一、看人給價、看市給價。為了讓自己的葡萄酒賣一個好價格,有一個更高的展示價格當然就最好了。所以,掃碼價就成了最方便的武器了。
而且太多消費者還不清楚“掃碼價”的秘密,以為手機不會騙人的。都愿意用掃碼價來檢驗是否買劃算了。一個高的價格展現,只要很便宜的價格實際成交這樣大家都開心。
掃碼價越高的葡萄酒越有問題
你用微信掃出來的價格直接點進去,能購買的商品一般就是正常收錄的掃碼價格。而不能購買的就是商家自己花錢定制的掃碼價。
真能賣到1000元,2000元的葡萄酒,一定是非富即貴的知名酒莊或品牌。這樣的酒一定就是流通商品。它們的價格早已經有了在大人心中的價位,不需要再去花錢做掃碼價的。
那些做到天價掃碼價的葡萄酒一般都是一些很垃圾的酒,它們沒有任何的賣點。它們的酒雖然不咋地,但包裝外觀是做得相當豪華的,所以一定要一個牛X的掃碼價來匹配才好。
如下面圖片中,很怪異的酒,用了各種奢侈的元素拼接。它們就是除了酒不好什么都好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