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勾兌?勾兌是白酒釀造中一個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過程,包括不同基礎酒的組合和調味。這是一種特殊的技術來平衡酒體并保持其獨特的風格。為什么要勾兌?由于不同酒窖、不同時間釀造的葡萄酒味道不同,因此需要進行混合,以統一口味,去除雜質,協調香氣。
但現在,這個專業術語的使用范圍,遠遠超出了白酒行業。當“勾兌”這個釀酒術語傳達出談判、溝通、妥協、陰謀之類的意思的時候,我認為這恰恰是對白酒社交功能的形象化描述。
作為一種獨特的物質,白酒緊緊依附于農業,而中國恰恰又是以農立國。中國白酒絕大多數以糧食釀造,因此糧食的豐收或者歉收,對白酒行業的影響至關重要,白酒由此成為生活富足的象征。
而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白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白酒超越一種簡單的物質存在,而成為一種文化,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們給白酒起過許多雅名,如“金漿”、“琬液”、“瓊蘇”等,還有流傳千古的詩句以及典故等,如“酒逢知己千杯少”、“煮酒論英雄”、“葡萄美酒夜光杯”、“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無一不詮釋著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酒以求歡、酒以忘憂、酒以壯膽之功效。
白酒的發展,同時與人類文明的腳步并進。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以大量篇幅梳理的中國青銅器,其實就是極盡雍容華貴之能事的中國古代酒器。中國青銅器之鄉陜西省寶雞市出土的青銅器,雖然從出現時間上晚于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但就青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構成而言,標志著中國古代青銅器無與倫比的成就。
在中國,與官人、商人、匠人、農人相比,文人似乎和白酒更有緣分。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是文人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先秦兩漢時期的《古詩十九首》中,已經有云:“飲醇酒,炙肥羊,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憂愁。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嗜酒如命的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到了盛世唐朝,酒與青春和詩三位一體,青春的光彩由酒來激發,由詩來張揚。“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喝起酒來連皇帝老兒都不買賬,更何況其他。就連平微博日里給人老成持重、苦大仇深之感的杜甫,也會禁不住高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杜甫《聞軍官收河南河北》)從宴殊的“一曲新詞酒一杯”到蘇軾的“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再到辛棄疾的“醉里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婉約抑或豪放的宋詞,同樣少不了白酒這款佐料。
元、明、清時期,在中國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講述的是余文的斬酒華雄、曹操和劉備的英雄釀酒;《水滸傳》中,吳嵩酒后打虎,酒后打江門神,陸智深酒后到五臺山鬧事,涼山公園英雄吃肉大碗喝酒;在《紅樓夢》中,姐妹們飲酒、賞花、寫詩的盛會更是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