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布減持新規
證監會27日發布實施經修訂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從股東身份、股票來源、減持通道等角度全面升級了監管措施。就名稱來看,新規從原有規定的“大股東”修訂為“股東”,將全面規范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IPO以前的老股東、持有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新規還針對五類減持亂象開出了藥方,如對于“過橋減持”,要求大宗交易的出讓方與受讓方都應當遵守交易所相關規定。滬深交易所同日發布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在這種情況下,任意連續90日內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股本比例不得超過2%,受讓方須遵守6個月禁止轉讓限制。
新規將如何影響市場?各方正等待謎底揭開,當前市場的關注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減持會對市場參與各方帶來哪些真金白銀的影響;二是減持新規會否扭轉市場頹勢并改變市場風格。
毫無疑問,減持新規有利于減少大股東減持對市場的沖擊、提振市場信息,促進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但是對于廣大股民而言,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一根陽線最為實際。
對這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減持新規,市場的普遍共識是,大股東、特定股東和董監高等重要股東的減持將出現剎車,A股將出現難得的喘息之機。
新規有哪些變化
與之前實施的減持規定相比,此次減持新規,到底有哪些方面的變化呢?
一是完善大宗交易“過橋減持”監管安排。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股份的,出讓方與受讓方,都應當遵守證券交易所關于減持數量、持有時間等規定。
二是完善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后的減持規范。持有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后12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應當符合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比例限制。
三是完善適用范圍。對于雖然不是大股東,但如果其持有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每3個月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該部分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四是完善減持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了董監高的減持預披露要求,從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細化完善大股東和董監高的披露規則。
五是完善協議轉讓規則。明確可交換債換股、股票權益互換等類似協議轉讓的行為應遵守《減持規定》。適用范圍內的股東協議轉讓股份的,出讓方與受讓方應在一定期限內繼續遵守減持比例限制。
六是規定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時與一致行動人的持股合并計算。
七是明確股東減持應符合證券交易所規定,有違反的將依法查處;為維護交易秩序、防范市場風險,證券交易所對異常交易行為可以依法采取限制交易等措施。
新華社:減持新規堵住A股市場“出血點”
在市場仍處于弱勢調整,滬指一度跌破年線的背景下,監管層出手對重要股東減持行為進行規范,無疑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遏制非理性減持沖動,防止資金“脫實向虛”。另一方面,提振投資者情緒,為市場重塑信心。
天量定增和野蠻減持,被視為A股身上的兩大“出血點”。繼今年2月發布《關于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對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頻率和股份數量作出限定之后,監管部門出手對重要股東減持行為進行約束。對于被頑疾困擾的A股市場而言,這無疑是對癥下藥的“治病療傷”之舉。
券商機構解讀新規
華泰證券:減持新規短中長期對市場影響都正面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陸挺表示,嚴格監管重要股東減持不僅是基于A股實踐,也借鑒了國際通行做法。新規在短中長期對市場都將產生正面影響,考慮到鼓勵創業和發展實體經濟,建議監管機構給較早期投入企業的PE/VC設置較為寬松的IPO后退出通道。減持新規在短中長期對市場的影響均為正面。但市場期限越長,流動性、經濟周期等其他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將更大,減持新規的影響相應會降低。中期來看,未來減持規模有望大幅下降,按照今年前5個月的實際減持情況,未來的減持規模將下降20%。預計今年6-12月的減持規模將從原來的1500億元降至1200億元以下,中期利好市場整體走勢。
海通策略:減持新規 短期小票受益明顯
海通策略團隊認為,減持新規和IPO規模縮減短期對小票刺激更明顯。今年以來中小創明顯跑輸主板,除了盈利估值匹配問題,微觀供求關系也是重要影響變量。17年1-4月,從產業資本凈減持數據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凈減持額/流通市值分別為-0.05%、0.6%、1%,中小創減持壓力較大。從IPO發行的分布看,1-5月主板、中小板、創業板IPO企業數量分別為103、36、72家,占各板塊存量上市公司比例分別為6%、4%、11%。展望17年下半年,中小創的解禁壓力同樣比主板大。根據目前股價測算,2017年6月-12月,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累計解禁市值/流通市值分別為2.6%、6.7%、8.3%。減持新規整體上放緩了大股東和特定股東的減持節奏,對中小創的微觀供求改善更加明顯。另一方面,3月末以來的市場調整,中小創也成為重災區。3月末以來,上證50、上證綜指、中小板指、萬德全A、創業板指漲跌幅分別為4%、-5%、-6%、-8%、-10%,中小板指、創業板指跌幅居前。減持新規和IPO規模減小對中小創的供需改善更明顯,加上前期中小創股價回調幅度更大,短期以中小創為代表的小票受政策刺激更明顯。
廣發策略:減持新規并不會扭轉中期慢熊格局
廣發策略認為,出臺減持新規是必要的,2017~2018年的定增解禁量將是史無前例的,第一個高峰期就在今年三季度,若不對解禁減持加以控制,確實可能造成股市供需結構失衡。“大小非”減持并不是近期市場疲弱的主因,但新規結合央行對流動性的最新表態,有助于緩解短期市場的恐慌情緒,6月股市可能沒有大家之前想的那么差。新規無法改變中期的盈利趨勢和利率趨勢,因此并不會扭轉市場中期“慢熊”格局。小盤股減持壓力的緩解使得市場上再次出現了“風格轉換”的呼聲,但這種風格轉換可能只是小盤股一個極短期的股價修復;中期來看,由于小盤股外延成長性的喪失,即使限制了“大小非”的減持流出,也再難獲得偏好成長的增量資金流入,因此小盤股很難有持續的風格優勢。股市的中期趨勢還是受盈利、利率、風險偏好這三方面的共同影響。
國金策略:“減持新規”有助于市場反彈窗口的提前
減持新規的出臺,其本質上是將“一級、一級半、二級市場”三者的市場利益做了重新的分蛋糕,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為出發點。再則,考慮到新股發行意外放緩,且疊加六月限售股上市規模全年最低,央行表態將做好了應對六月流動性波動的充分準備,以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好市場的預期。上述因素,均為6月A股反彈提供了一定的偏暖環境。另外,假若美聯儲六月份超預期的暫緩加息(大概率事件),那么A股的反彈將更加順暢。
中金公司:減持新規下股東套利受到抑制 中長期影響待逐步觀察
綜合來看,大股東及高管減持所持股份屬于正常現象,但大比例減持、過快的減持的現象普遍,其背后的原因一般就是股票當前“定價”對于大股東或高管等內部人的“心理價位”來說不適當的“高”。即,要么股票定價不高但“質不抵價”,要么公司質量尚可但股票定價過高。在A股這兩種現象可能都存在。
安信陳果:減持新規總體短期利好
減持新規主要透露出政策層對市場的呵護信號,短期有利于投資者情緒和股票供給預期,結構上尤其有利一些減持壓力小的次新股。中期看,不利于沒有內生性增長的低質公司,對于內生性增長較好的優秀公司將由于稀缺性享有估值溢價。而市場的中期核心邏輯依然是利率上升資金離場與盈利趨勢是否扭轉。
中信策略:減持新規發布利好A股
新規對二級市場有利好,也有風險。新規對二級市場影響要復雜一些。當前A股處于監管政策敏感期,對利率和流動性也比較敏感。一方面,新規明顯限制了大股東和特定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的能力,增加了減持過程的透明度,這直接降低了潛在賣盤規模;特別是在前期大股東減持頻發的背景下,新規有利于修復市場預期,交易層面利好A股。但新規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澤平宏觀:震蕩市下結構和風格比指數重要
股市震蕩分化,債市跌出價值,房市開啟小周期調整。股票市場繼續震蕩分化,從估值體系角度,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導致存量資金擁抱確定性,企業盈利結構分化導致漂亮50和要命3000分化,無風險利率上升導致資金持續流出。因此,2016年初我們提出向低估值有業績的方向抱團,2017年初以來提出買就買龍頭,震蕩市下結構和風格比指數重要,未來震蕩市變盤可能來自風險偏好和無風險利率的變化。
英大證券李大霄:堵住了四個超級大漏洞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稱,新政細則堵住了四個超級大漏洞:1)90天內集中競價減持不超1%;2)大宗交易減持不超2%;3)離職半年不準減持,每年不超過25%;4)減持前后要公告使大股東再也不能偷偷摸摸地減持。堵住了這四個大漏洞,使減持變得相對有序,保護了投資者利益。
兩類股受沖擊概率較大
自5月27日起,新的減持新規開始正式實施。根據券商提供研報的觀點來看,股權質押比例高、定增解禁類股票受到的影響較大。
股權質押比例較高股票
據統計,質押股份占總股本最高的三只個股分別為:茂業商業79.49%、金谷源79.16%和銀億股份75.29%。
年內定增解禁類股票名單
據統計,實際募集資金規模居前且年內即將解禁的前20名個股如下。